第20部分 (第1/4页)

磺宄�恕N矣峙艿剿氖�咄湃ゴ蛱��裁蝗四芩登濉U秸�甏�褪钦庋��矶嗔沂苛��侄济涣粝隆�

说起这事,唐永舜至今还很遗憾:“以后我走到哪里,都很注意打听这事,但至今也没问出来。这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

广济之战,调动了敌人,破坏了敌人的围剿计划,减轻了主力的压力,十六旅歼敌二三师第六团(欠一个营)800余人,受到了野司的表扬。

棉衣歌(1)

天气越来越冷,10月初的大别山已是寒风凛冽。部队面临着严寒天气的严峻考验。战士们身上穿的还是1947年4月前发的军装,脚上大多数穿的还是草鞋,许多战士都患上了感冒,部队的行军、打仗都受到了很大制约。还有一大部分战士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途中轻装时,按照部队命令,把背包一律扔掉了,那时部队动员时还讲:“大家不要担心,进大别山了,每个人再发一床棉被。”谁知到了大别山,别说棉被,就连穿衣服都成了一个棘手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刘邓大军对群众纪律要求还是很严的。野司专门作出规定,严禁战士们向老乡要被子、衣服、鞋子。六纵队副司令员韦杰,在这方面要求更为严格,他看到大家没被子,就给他们讲:“我给你们出个好主意,晚上睡觉时,钻到稻草里,很暖和,这是一个最保险的保暖方法。绝对不能因为没有被子就违反群众纪律,你要是借老乡的被子、衣服、鞋子,你就是反革命!”把这事上升到“反革命”的高度,乖乖,谁敢还去碰老乡的一根线!

不光是普通战士没衣服穿,就连野司首长也同样如此。原六纵十六旅四十六团团长唐明春回忆说:

有次野司召开团以上干部会。开完会以后,李达叫住了我,问我:“听说你有个皮马甲?”

我还有点紧张,以为李达这么问我,是怀疑我违反了群众纪律,我忙说:“我是有件皮马甲,是搞国民党军的,也不是在大别山搞的,是我们十六旅在汤阴打快速纵队时缴获敌人那个旅长的,我是用东西换来的。”

李达停顿了一下,说:“是这样的,首长年纪大了,你能不能脱下来送给刘师长?”我当时一听,鼻子发酸,二话没说,赶紧把皮马甲脱下来,塞到了李达手里。我看着李达也冷得发抖,忙说:“我回去再打仗了,也给你搞一件。”

李达忙一个劲地摆手:“不行不行,这样子不成,我哪能向你们要东西呀?”

我笑着对他说:“你就别客气了,你们在上面,不容易搞,我们在下面打一仗,就能搞到。”

冷的冬,热的雪——刘邓大军在1947年的那个寒冬

说起这事,唐明春至今还感慨万千:“那时真困难啊,从上到下,包括旅长们,都没衣服穿,开会时坐在那里,身子都在发抖。说实话,那个皮马甲是崭新的,我也舍不得穿,实在熬不住了,就穿在里面,还不敢让别人看到,因为大家都没穿的,你穿着皮马甲,不好意思啊。也不知道李达怎么晓得了,当时李达也挺可怜,给我说话时,自己也冷得牙齿上下打架。”

刘邓首长其实早就开始考虑解决部队冬装问题,9月初,刘邓曾就这个问题电报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原来计划在晋冀鲁豫后方,为刘邓大军筹措15万套棉衣,100万银元和药品及物资,并且都已经准备好了。但要把这样庞大的物资送往大别山,沿途要经过漫长的敌占区,随时有遭到敌人袭击的可能,任务艰巨而危险,并且至少需要4个纵队护行,25000名民工起运,无异于又一次大军南下。经过和中央军委的电报来往,刘邓体谅中央和后方的困难,决定自筹棉衣过冬。这一方案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同意,毛泽东先后指示刘邓:“主要向敌军和国民党区求补充”、“歼灭小敌,发动群众,解决物资。”中原局也随即发出了“就地取给”的指示。

9月23日,毛泽东又亲拟电报复告刘邓,冬衣动手自制,每人发一件棉衣,严寒时再发一条夹裤,并规定“……其办法是,向商人及民家有花、布者分派代制,照市价立借据,由南下纵队送银元(愈多带多好)清还,分文照付。如此不但不会丧失军誉,且会增长军誉。惟须向商民说明理由,办理须有秩序,须派出多数有能力干部去做,以免苛扰。”李德生:《李德生征程忆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76页。

刘邓大军立即展开了一系列筹措过冬棉衣的战斗。

六纵把筹措过冬棉衣的任务交给了十七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棉衣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