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圈之中。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玩弄“上帝骰子”的千古奇商(14)

人生至此,除了体面而高贵地死去之外,吕不韦已是别无他路可走了。

于是,他找出一个精致的酒爵,将毒性强烈的鸩酒注入其中,倒得满满的。

此刻,吕不韦对自己的一辈子人生、对秦国、对嬴政,是否有过什么后悔之念?他是否后悔不该放弃珠宝之赢而转向异人之赢,是否后悔没有听从赵姬劝说而夺下嬴政王位,是否后悔不该编著一部《吕氏春秋》,是否后悔自己亲手平叛又拱手交权?……一瞬间,他肯定想了很多很多,但我以为他绝对没有后悔。他的一生,完全可以算得上的有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一生,除了遗憾外,应该说不存在任何后悔!就是嬴政要他的命,为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照说也是一种心甘情愿,儿子的事业与人生,不就是自己生命的一种延续与特殊表现吗?当然,他肯定会斥骂嬴政具有虎狠之心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不肯放过,会为秦国的未来发展走向担忧;同时,也会为自己的赫赫功绩自豪,为《吕氏春秋》的万古长存而欣慰……

吕不韦慢慢地举起了酒爵,凝视良久,突然仰脖一饮而尽。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吕不韦的一生就这样在悲壮的瞬间落下了帷幕。众门客感念吕不韦的恩德,冒死避开秦王眼线盗出尸体,这才葬在了芒山脚下。“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曾经何等风光的吕不韦结果只留下个一堆荒冢,连块墓碑也没有。衰草丛丛,长风习习,斜晖脉脉,实在令人感慨不已。

几千年来,吕不韦在正经史书及民间传说中的形象与口碑都不甚佳,认为他耍阴谋不地道不正派不光明不磊落。这,恐怕与吕不韦低贱的商人出身,与他的钻营谋略、不择手段,与上述我们所列的那些难解之谜密切相关。可是,如果吕不韦在他那作为无冕之王的漫长十年间,干脆一脚蹬开嬴政,冠冕堂皇、正儿八经地坐上王位,情况又会怎样呢?胜者王侯败者寇,中国的历史与传统只崇拜那些成功的英雄与帝王。如此一来,后人对吕不韦的评价当然又是另一番光景了。也许,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有关吕不韦的史实与传说就会罩上一层炫目的光环,那些所谓不地道的谋略也会重新改写,变得堂堂正正、光明耀眼,受人称道。那么,不仅秦国的历史将要重写,整部一脉相承的中国历史也将大大改观:秦国照样会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只是绝对不会出现像秦始皇那样的暴君与专制集权。于是,中国的今天,也该是另一番光景吧?

应该说,历史对吕不韦实在是太不公平太不公正了。其实,他的失误就在于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彻底。而这,正是那不可更改的商人本性害了他。商人最看重的就是实利,却不知道中国的传统与社会最讲究的却是名义。孔老夫子早就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对儒家有着独到研究的吕不韦似乎对这句话的认识不深,颇有点视而不见、见而不行的意味。他搞了阴谋,又装出没搞的样子;他成了无冕之王,却没有将国王的王冠戴上一天;他改变了秦国的嬴姓血统,却又装成原封未动似的没有更改……他太重实利,又太讲究人格、人性、尊严之类的东西了。而中国封建政治的支撑与基础就是虚伪,吕不韦直到临死的前一刻恐怕也没有领悟过来。

然而,吕不韦对历史的改变却是巨大的。 这种改变与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那么表面与直接,而是一股深深的潜流。吕不韦在世时,他的改变是假他人之手一步一步地施行;他死后,是其儿子嬴政在霸道地改写江山挥霍皇权;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是以其不甚光彩的形象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及审美观念……

我们不得不承认,吕不韦曾极大限度地改变过中国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走向,如果没有他的主动放弃,本来还可以做得更多,改变得更加深刻更加彻底。然而,中国历史发展到吕不韦的战国末期,一些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演成了一种模式;不少事物受中华本土的地理气候、生存环境、传统积淀等方方面面的束缚与制约,却是怎么也改变不了的。

玩弄“上帝骰子”的千古奇商(15)

比如重农轻商的观念。吕不韦以商人身份登上权力的峰巅,按说应该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为经商提供自由,除掉商人卑贱的标志,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鼓励人们经商……可是,就史书所载,这些他似乎从未做过。相反的,他的一些立功都是在以农为本,像修建郑国渠就是。而在《吕氏春秋》一书中,他所提倡的也是将农业放在首位,将商业视为末节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