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1/4页)

这座城,如今就剩下最后一个工程,建立城墙。这个工程也开始的大规模的动工。

城墙萦绕,然后把城门完全连接起来,成就一座城池,建设城墙绝对是一个漫长而伟大的工程。

特别是金陵的规模,这里由内向外形成了皇城、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环套的格局,蜿蜒盘桓达38公里,外廓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可谓是当今世上,第一大城垣,就算是完好无缺的长安和雒阳也绝对比不上。

——————————

秦淮河,这一条淮水奔腾不息的流动,这里的地域已经渐渐的成为的金陵城的商圈中心地带,一只只来来往往的船只,占据着这条河流,河流的两岸之上,一个个设立的码头林立起来。

金陵如今最大的一个市集,秦淮河市集,更是显得那么的热闹繁荣,这里的人流量早已经超越的第一个建成的南城城市集。

一个青衣长袍,头戴纶巾的青年,风尘仆仆的下了一艘客船,走上了码头,他的目光看着这个一片繁华的市集中,心中有点感叹。

“好繁荣的金陵,绝对是当今天下第一王都!”

如今天下虽然诸侯国林立,但是在他的眼中,没有几个诸侯国的都城能比得上这座金陵城的雄伟和繁荣。

“老汉,麻烦你,给我来一份江东日报!”

他走进的秦淮河市集,然后走到一个报纸摊,掏出五个铜钱,道。

一别数月,金陵城给他的变化,让他有一种从来都没有来过的这里的感觉,特别是这些小摊子。

“公子,你的报纸,请拿好,现在江东日报降价了,只要四钱。”老汉抬头看了一眼这个相貌明显有些丑陋的青年,只是接过四钱,笑呵呵道。

江东日报稳居吴国舆论界的老大位置,不过最近有几分报纸来挑衅,说它和几大报纸争取市场份额,咬咬牙,降价一个点。

“老汉,这些报纸是什么时候啊?也是江东日报吗?”青年拿起一份江东日报,目光微微一动,看着周围的一份份报纸,有些疑惑。

青年正是昔日离开的鹿门山书院,想要来投靠江东的庞统。

其实早在几个月之前,他就已经来到的江东,来到了金陵城,只不过这一座城池让他看到的很多,让他有一种奇异的感觉,然后他去了吴县,一路走过来,江东人的安居乐业,美满生活让他感触很大。

于是乎,他认为自己对江东的了解不够,心中起了彻底的了解江东的念头,才能更好的投靠江东。

他开始离开了江东,开始游历江东六郡,然后去了交州,从交州坐船,去了夷洲,然后还去的了平州,倭国等地。

江东的交通,比之其他地方,通畅多的,四通八达,在海面上也有来来往往的客船,而且船票不贵,所以,他仅仅花了几个月,就走遍了吴国下辖的地域。

越看越让他心惊,江东下辖的地域,百姓的生活也不算是过的很好,甚至大部分的地方都不如荆州,但是,他们做到的一个标准,不会有人饿死。

这说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困难百倍,目前据他了解,当今天下,没有一个和诸侯能做到不让自己的子民饿死。

其实这是孙权定下的一个标准,吴国本来就丰饶,有好几个粮仓之地,从夷洲到会稽,倭国马韩半岛也在开辟。最重要的是,一步步的削弱了让黎民百姓饿死的源头,世家豪强的实力。

吴国,不仅仅是江东之地,算起下辖的地域,绝对算是地大人稀,到处都是开荒之地,开荒出来的粮食,第一年,县衙是免税的,第二年才开始收一半,开荒五年,这块地就是他们了,只要勤奋,基本上就不会有人饿死,而一些世家豪强的压力,孙权都一力扛下来了。

当然,这还是不足的,依旧有人吃不饱,各地依旧有不少豪强世家在兼并土地,孙权的心中一直想要弄一个土地法,只不过如今他的影响力还没有能让他冒这么大的危险。

“公子,你这就有所不知了,这都是当日的报纸,这是征东报,这是四方报,还有这是儒报!”老汉笑嘻嘻的解析道。

江东日报带来的舆论的影响力,让人看到的不少前景,吴国不少势力开始模仿这一份报纸,形成的一个舆论界,如今整个吴国流传的报纸起码有六七份。

“好开明的吴国!”

青年微微叹了一口气,这个时代也许不是压制言论的明清年代,言论书院自由,可以三五成群,谈论天下大事,但是,也不能说这么随意,毕竟牵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