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 (第1/4页)

“没有谁比谁出色,你能做的,我做不了,我做的,你不削去做而已,你是江东小霸王,谁也不能比你出色。”孙权深呼吸的一口气,提醒的道。

“仲谋,江东小霸王终究不是霸王,江东能者居之,我孙策愿意与你公平竞争,强者得江东,生死无怨。”孙策闻言,目光凛冽,冷声的道。

“大兄,何必呢?”

孙权面容之中一抹的苦涩。

“仲谋,我孙策可以输,但是不能接受怜悯的退让,如果你能从某手中夺去江东继承人的位置,孙策甘心让位!”孙策的目光之中闪烁出一抹的光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心中要超越的目标已经从孙坚变成了孙权。

在江东高层,很多人都说,如果他孙策是人才,那么孙权就是妖孽,影响力遍布江东的每一个个角落。

“大兄,仲谋再说一次,仲谋不会争的,今日就到此为止,仲谋告退。”

孙权沉吟的一下,这话题不能再谈论下去的,要是再说下去,今日他们兄弟两个,恐怕就真的翻脸了。

他直接长身而起,对着孙策,恭敬的行一个礼,然后转身而走,他不管孙策是试探也好,是真的对他有愧也好,反正,他没想过站出来。

“夫君!”

大乔看着孙权离开的背影,手中的芊芊玉指停下的抚琴,装过头来,美眸凝视着面色有些阴沉的孙策。

“仲谋根本无心与你相争,你有何必咄咄逼人,伤了这份兄弟情。”大乔有些不解。

“大乔,你不懂,某若是连孙仲谋也无法超越,那么某就没有做江东之主的资格。”孙策突然举起满满的一杯酒,直接一口而尽,双眸之后划过一抹战意。

“这一战,我要告诉江东所有人,我孙策才是最出色的!”

第二百三十三章 书院三杰

江东书院起于初平二年。

最初建立江东书院的原因是因为孙坚强势进驻吴郡之后,为了收买人心,也为了安置以原来吴郡郡守盛宪为首的一众吴郡郡守府的官吏,所以孙权就建议孙坚建立江东书院。

江东书院建立之后,孙坚一直忙碌着平定江东,也没有功夫过多的理会,变的就有些半死不活,一开始也就招收几百学子,一直到初平三年,随着征东将军府的成立,孙坚在孙权的影响下,开始对江东书院加大了投资,再加上孙权弄出来的活字印刷术的存在,才是对外大量的招生

如今江东书院之中,一共就初平三年,和初平四年的两批学子,加起来八千多的青少年,这些学子最多的也就学习两年多一点,对于蔡邕来说,这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出仕途的。

蔡邕担任江东书院的祭酒,就曾经立下规矩,江东书院的学子,没有三年以上的学习,是不能举孝廉,进入仕途的。

“仲谋!”

蔡邕一听到孙权这么说,眉头不由得深深皱起,有些不满的道:“如今他们都仅仅只是学习道的基本的东西,还不足与举孝廉,孙坚这么做,的确能解决交州的问题,但是也是等于断了一些学子未来的前途,你认为拔苗助长,还不是坏事吗?”

“伯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

孙权沉吟的一下,轻声的解析,道:“正所谓学海无涯,知识是学不完的,活到老就学到老,但是读书大部分都是为了仕途,所以我们可以折冲一点,没有你的批注,是不能毕业的,他们既然没有在江东书院毕业,就不要举孝廉,只是提前进入各地的县衙,跟随着县令,县丞身边,历练一下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历练?”蔡邕一愣,很快就反应过来的,轻轻的眯眼,始终有些不解的凝视着孙权。

“江东书院很好,无论各方面教育都很齐全,但是闭门造车,始终难成大事。”

孙权心中斟酌的一下,他认为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前世的大学也有实习的这么一个说法,既然如此,这些学子,为什么不能提前实习一下。

江东军打入交州,交州肯定乱,仅凭着军队镇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下一个安稳的交州,所以交州的确需要这批学子。

只要这批学子能支持交州平安的过渡给江东,就可以重新返回书院,继续求学,深造,而且有了这一份从官的经验,对于每一个学子,都是一件好事。

“伯父,你是过来人,不是会读书的人就会做官的,仕途有仕途的规则,江东书院想要成为天下第一的学府,不仅仅要教给他们他们知识,也要教他们如何才能做一个好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