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裾馊鄙傺艄獾睦险�谎��髅牟黄鹄础�

成虎家住的是老宅三进二楼的厅堂,是把楼下厅堂的隔扇门拆下来,围成的一间约有十几平方米的房间,他们全家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一直找不到房子搬出去。后来成虎的两个妹妹又分别在老宅里出生,一家包括外婆六口人,就挤在这间还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子”里。房子太小,一家人根本住不下,成虎只好和外婆在门口的过道上安了一张床。他就是在过道上一直睡到小学毕业。在这样逼仄的空间里长大,他会喜欢老宅吗?

老宅在成虎心中的印象全部是灰暗的。上学后,成虎最不愿意的一件事,就是老师来家访,因为家里几乎都没有地方给老师坐一坐,每次老师来都是站在门口,说几句话就走了。成虎在学校里成绩好,又一直是班长、学生头,同学们要到他家里来玩,都会被他拒绝。从小学开始,成虎心中最美好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全家能搬进一套像样的宿舍,然后把他喜欢的女同学带回家来玩。这个愿望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实现。

成虎大学毕业时已经是八十年代了,父亲的单位终于开始建房,给他们家分了一套职工宿舍,父母带着外婆搬到宿舍去住了。那时建的职工宿舍标准很低,只是为了解决职工无房可住的现状,因此房子建得都不大。成虎父亲三十多年的工龄,只分了一套六十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住不下,成虎只好还住在老宅里,等待着报社分房。

现在听说老宅要拆了,成虎的心情却矛盾起来,一边为有新房住而欣喜,一边又有点淡淡的怀旧情感,毕竟是在这儿长大的,总觉得一砖一石都有自己当年的影子。

关上房门,成虎一头倒在床上,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上面糊着一层一层的报纸。徽式民居人字形的屋顶上铺的是小瓦,小瓦像鱼鳞一样,一片一片迭起来,有钱人家会在小瓦下面再铺上一层杉木板,这样就变成了天花。后来为了解决房间的取光问题,将玻璃嵌在小瓦中,使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这就叫做“亮瓦”。成虎家这个厅堂隔出来的房间里,小瓦的下面没有杉木的天花,只有几块亮瓦。这一直让成虎不明白,当年这样豪华的齐府,怎么会不在小瓦下铺杉木板呢?后来了解了齐家的历史,他推测,是齐府家道中落以后,重新修缮时,能省则省了,所以现在齐府里除了厢房外的地方,大部分都露着小瓦。

时间一久,糊做天花的报纸就脆裂开了,一片一片地垂下来,露出一层一层不同时期的旧报纸。好多人家的墙上和天花上,都贴有民国时期的旧报纸,那报纸都是焦黄色的了,报纸内容记录着各个不同的时代事件。成虎从天花板上翻下来的旧报纸中看到一张当年的《少年报》,这是影响着几代中国少年儿童成长的报纸,从那张报纸的一角,露出是一个叫做“知心姐姐”的专栏,成虎想起当年自己心目中的“知心姐姐”,不由得笑了一下。

这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杜媛媛。

杜媛媛还是穿着那件红底碎花的睡衣,手上拎着一个热水瓶走进了成虎的房间,将热水瓶放在桌上。

成虎一个人住在老宅里,根本就不开火烧饭,也就没有开水。平时回家都是张家给一瓶,李家送一瓶的。杜媛媛给他送开水的次数不多,因为她母亲在上海养病,她也不是每天烧饭。

杜媛媛是听到成虎和程基泰说话,才知道成虎回家了。当时,杜媛媛正和丈夫小郑吃饭。她很快吃完饭,对小郑说:“房子的事,我想去问问小成,你先洗碗吧。”

杜媛媛坐到桌旁的一张椅子上,笑着对成虎说:“大记者,我也有事要向你请教。”

成虎看见杜媛媛总是有点不自然,这是他和杜媛媛之间的秘密。

小时候,杜阿娇一直把杜媛媛打扮得像个小公主似的。她的家在上海,而上海一直引领中国服装的潮流,改革开放后,才有香港和广东的时装打进内地,替代了上海。而身在外地的上海人,更要打扮得比上海人还要像上海人,所以,杜媛媛的漂亮衣服一直被老宅里的孩子们羡慕。成虎也羡慕杜媛媛,同时从心里喜欢杜媛媛。可杜媛媛是个骄傲的小公主,谁也不在她的眼里,她总是和老宅里的孩子保持着距离。

杜媛媛只和成虎亲近一点。小公主再骄傲,毕竟是个孩子,没有孩子跟她玩,她也很孤单。有一次,孩子们在后花园玩过家家,她站在一旁看,琪文就邀请她参加。杜媛媛大眼睛转了转,走到成虎旁边,挽着成虎的手说:“要我玩,我就做小虎的新娘。”大家起哄:“不行,不行,小虎比你小。”杜媛媛说:“我非要做小虎的新娘,你们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