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钱启富在新房子就要分配的前夕回来了,这是朱银娣家的喜事,也算是老宅的一喜。朱银娣高兴得要烧高香了。

只是钱没了,钱启富辛辛苦苦挣的、朱银娣数了无数次的钱,公安局一直也没有退还。钱启富不甘心,想去问。朱银娣拦住了他,说:“没了就没了,只要人平安就行了。你再不回来,我都不想活了,还要那钱干什么?都是钱引来的祸!有了这钱,就没有睡过一天好觉。”钱启富仍然心有不甘地说:“可那中间有些钱是我们的工资,有些是你开服装店挣的。”朱银娣说:“我们不是还有退休工资吗,够花了,粗茶淡饭保平安。你不就喜欢喝粥吗,能花多少钱?服装店不是还在开吗,现在虽然生意不好,等园青坊大街改造成新的商业中心,人气旺了,我们的店也会旺起来。再说,马上有新房住了,还有什么比这喜事更大?”朱银娣找一切理由宽慰钱启富,她自己也真的害怕再进公安局了。

新地房地产公司终于张榜公布调查测量结果了。

那天,测量结果用大大的毛笔字抄在大大的粉红纸上,张贴在老宅的前院,整整贴了一面墙,所有户主的名字都在上面。老宅里所有在家的人几乎都来了,把前院塞得严严实实的,那面墙只有那么大,大家都往前挤。二傻子不识字,看见人多也兴奋地往前挤,挤到前面看不明白,又挤出来了,拉着张奶奶去看。张奶奶也不识字,她在等人给她念呢。

四斤儿个子小,从人们胳膊下钻了进去。一直钻到最前面,正好站在自己的名字下面,一抬头看见了,第一个叫了起来:“咦?我们家这么小,只有二十六平方?比我老婆的屁股大不了多少!”

大家不仅没笑,反倒像炸了锅似的闹腾起来,一片叫骂声。

面积最多的是赵大队长家,八十二平方米,这包括他对面的大姨子家的住户在内,实际上是把两家算成一家了。最少的是曹老三,榜上叫曹家胜,名字倒没错,只有五平方米,因为他住的那个楼梯间只有那么大。程基泰家只有十二平方米,两张床都放不下,女儿回来住哪儿?

人们都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实,可就是粉纸黑字贴在那儿,真真实实地存在着。

看到这个结果,有的人气得哭,有的人气得跳,有的人在院子里直转圈子,有的人把那纸拍得啪啪响。同日气得用手捶着他们家的面积数字,竟然把那墙捶了一个洞。他们全家加在一起,还包括那汪经理让的一平方才四十平方米,只是一个小户的面积。一个小户,三个兄弟加素梅,怎么住?

杜媛媛看完结果后直叫:“小成,小成,成虎呢?”她们家虽然算了两户,可是杜阿娇二十三平方米,杜媛媛才十二平方米,加起来一共三十五平方米。

天啦!不搞这老城改造,老宅人虽然家家住得逼仄,但至少还住得下。这一改造,反倒家家都住不下了,盼来盼去,不是一场噩梦吗?

公布的结果完全不是大家期待的。人们多日来的期盼,变成一个个肥皂泡,全爆了。

找小成,找成虎。一院子的人,都在满世界找成虎。

成虎不在,成虎上班去了。

有人说,快快派人去找。同月自告奋勇地说:“我去,我骑摩托车去。”

四斤儿说:“我陪你一块去。”

同月在修车铺里推出一辆修好的摩托车,两个人飞快地往报社去了。

其实,结果并没有出成虎的意料之外,他早有预感,当他从母亲口中得到自家只有十七点七平方米时,就知道公布的结果恐怕就是这个数。前些日子自己心情不好,就跟这有关。为此,他找到同事汪平讨主意,了解市里拆迁政策。

汪平告诉他:“拆迁返还,原则上是住多少平方还多少平方。”

成虎问:“什么叫原则上?是不是还有松动的余地?”

汪平笑笑说:“世界上的事情什么时间会铁板一块?毛主席不是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么?政策就是原则,策略就是变通。没有变通,革命怎么会成功?”

成虎说:“那你教教我,怎么变通法?十七点七平方,只有一间房啦,我还指望等着分新房结婚呢!”

汪平说:“那就要视具体问题,想具体的变通办法了。成虎,房子是一生的大事,比结婚还重要的。有了女人没有房子,不能结婚,可有了房子就不愁没女人。我一定帮你想想办法。等到你们具体情况公布后,你告诉我,我再帮你变通。”

成虎知道汪平神通广大,不像自己跑文化线的,接触面只限在文化界。这位跑城建的老兄,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