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奴才记下了。”刘向点点头,又说道:“还有一点,也得请殿下注意,就是这太监走路嘛,都是弓头弯腰的,殿下可不能像现在这样器宇轩昂呢。”

“这我明白,那出宫和回来的时间呢?”方陵笑了笑,他自小跟着董沧海习武,体格比起宫里的人来说都要健壮很多。

刘向说道:“净身房的太监一般都是早上卯时就出宫,晚上酉时回来。”

“如果殿下不嫌辛苦的话,我看卯时出宫最好,那时候当职的侍卫都很困了,一般不会认真检查出宫的太监。下午午时以后,南大门是由我手下的人当差,殿下那个时候回来一定没问题。”董沧海接口道。

方陵点点头,这样一来,自己几乎有一整天可以在宫外,时间上倒是很充裕,便说道:“那我没在的时候,饭菜还要麻烦董侍卫接一下。”

“殿下放心,娘娘这里我会照顾好的。”董沧海说道。

接着,刘向又将随身带来的太监衣服和内务府的太监腰牌交了上来。

这太监腰牌并不是每个太监都有,一般只有具备官职的太监才有,比如像贾德这样的大太监副总管就是五品太监,手上的腰牌是银制的,刘向给的这块腰牌是铜制的,制作还颇为精细,代表着六品太监的身份。

按照刘向的话说,这块腰牌是在库房多拿的一块,就是追查起来也查不到源头,万一危险这么一亮,准把宫外的人吓得屁滚尿流。

方陵没想到刘向把事情想得这么周到,虽然他很不想借用太监的脸面,但是现在这身份也借用了,也不差腰牌这一出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未亮,一身太监打扮的方陵便在刘向的带领下出了冰华宫,沿着宫道一路南行。

和董沧海所说的一样,宫里果然是三关六卡,而且还不时遇到巡逻的守卫,每个人都身着铠甲,持枪带剑,守卫极为森严。

好在有刘向带路,侍卫们路过还不时打打招呼,倒没有人盘问,出了南大门,便是下马桥。

这座由汉白玉砌成的三路拱桥是皇宫和外面的分割线,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当权重臣,到了这里便必须下马步行,不过出了这里,自然就可以策马飞奔。

越过下马桥,旭日刚好从东方升起来,将王城笼罩在淡金色的光芒中。

方陵深深的吸了口气,打量着宫外的世界,虽然此时很早,但是不远处的街上已经传来了叫卖声,大街上已呈现出几分热闹的景象来。

在这里没有高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殿堂,也没有面目冰冷的守卫,更没有耀武扬威的太监,有的是一片繁华的民居和喧嚷的百姓。

这一刻,方陵心里下定了决心,总有一天,他一定要带着母亲离开皇宫!

第五章 仁心堂

来到街尾的十字路口时,一侧的路上是一大片的早点摊,伙计们一个个卷起袖子大声的吆喝着。

“刚出炉的包子,三文钱一个,三文钱一个。”

“热腾腾的馒头,三文钱两个。”

“刚煎好的烧饼,两文钱一个。”

此时虽然天刚刚亮,但是已经有了不少行人,早点摊位前的客人络绎不绝,周边的店铺也都陆续的开了张。

方陵饶有兴趣的买了一个大包子,放在嘴里一咬,虽然面质粗糙,但是那热腾腾的气儿和着油直往嘴里涌,却有种难以言喻的幸福滋味,他连着咬了几口,包子便只剩下了一半。

就在这时,他听到脚边传来几声呜咽的声音,低头一看,却见是一只小白狗正蹲在脚边,干巴巴的望着自己,不时的轻吠几声。

方陵见它可怜,便把手中的包子扔给了它,小狗立刻扑了上去,一边欢喜的啃着,一边还不忘朝着方陵摇尾巴。

方陵看着它吃完,这才朝着伙计说道:“小哥,你们家的包子可真好吃。”

那伙计自豪的道:“当然,我们家可是祖传的手艺,几十年的老字号了,整个皇城就我这里包子最地道。”

方陵说道:“原来小哥你是包子铺的少东家啊?”

“哈哈,什么少东家,兄弟你太抬举了,小本生意而已。”伙计不好意思的红了脸。

“小哥你们家既然是老字号,那你知不知道皇城里哪家药铺价格比较公道?”方陵问道。

伙计还没说话,旁边一个买包子的老头便接口道:“那还用说嘛,当然是仁心堂,也是几十年的老字号了,老掌柜可是个善心人,有时候穷人家给不起看病的钱他也就免了。”

伙计也点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