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方策顿时露出几分厌恶的表情来,一副懒得搭理他的神态。

方鸿天则显得很镇定,淡淡说道:“魏侯客气了,希望他日再见,你依然会笑脸相迎。”

虽然只是两句话,但是这话中所潜藏着的杀机却十分深重,魏安哈哈大笑一声,退到了一边。

旁边的太监则在一边盒子打开后念出:“蔡国使节送上白玉雕麒麟一对。”

随后,每个使节都送礼上去,太监都要将送的东西念出声来,这些使节全都是代国家送礼,多是黄金翡翠,美玉珠宝,无不是价值千金,雕琢精美之物。

方鸿天听着一件件礼物,听着各国使节所说的溢美之词,也满意得微微颔首,时不时和宋皇后说着几句话。

宋皇后面带微笑,一副母仪天下的贵气姿态。

待到各国使节送完礼之后,小太监又叫道:“下面由各朝臣呈供贺礼!”

于是,便按照官品循序,先是皇亲国戚、诸侯之类,然后按照一品二品开始,每送上一样,太监照样打开检查,念出声来。

方陵看在眼里,也明白过来这些官员送的礼也都很有学问,要知道,本来官员的薪水就不高,虽然朝廷也有补贴之类,但是无法和那些巨商富贾之类的比。

若是送的是金玉珠宝之类,价值昂贵,容易被人说成贪官,若送些廉价之物,又实在不好出手,毕竟这可是太子大婚的礼物。

所以,官员们就很聪明的选择了稀罕的药材,这些药材虽然来之不易,但是却可以说成是亲戚采集,老家挖到的之类,随便编个故事便可以逃避贪官的嫌疑。

而且这些药材可也是皇家必需之物,一株株百年药材,分量恰到好处。

当然也有真正清贫的官员,送上的是一些比较普通的物件,只是一念出来便会引来朝臣们一阵窃窃私语,虽然没有当众嘲笑,但是却被看成是异类。

待到一切结束之后,方鸿天微微颔首说道:“今天是策儿大婚之日,本皇也很是高兴,尤其是这么多外国使节不辞辛苦而来,午时本皇将在晴明宫设宴,到时候诸臣均可同时享乐。现在,就让各位欣赏一下本皇皇宫歌姬的舞蹈,也为这大婚之日添上些喜气。”

这话刚说完,薛知秋便大步走到殿前之位,扑通一下跪了下去,大声叫道:“禀陛下,微臣有事禀奏!”

见到这情形,方陵心头一热,眼眶都有些红红的,薛知秋已年过七旬,本该在家怡养天年,却为了自己屡次上谏,如今这么隆重的场合,又要挺身而出,这又怎么不让自己感动呢?

第十八章 谏言

方鸿天看到薛知秋一出来,似乎预料到他要说什么事情,脸上便有些黑气,却又碍于外国使节在此,不好发作,只得抬抬手道:“薛卿有什么事就不能等到明天再说吗?今天可是太子大婚之日!”

他后面几个字说得特别重,稍知楚皇性格的人,都知道这已经是他发怒的前兆了。

然而薛知秋却面不改色的拱拱手,声音反而抬高一些道:“正是因为是太子大婚之日,微臣才有话说!”

宋皇后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显然知道他要说的是什么事情,而朝廷上下,稍微聪明点的人多少也能猜到是什么事情。

方鸿天见他如此不识抬举,颇有些不悦的道:“薛卿既然想说,那就说吧。”

薛知秋便大声说道:“如今太子大婚,不知道陛下可记得在冰华宫里还有另外一个皇子!”

这话一说,外国的使节们纷纷窃窃私语起来,这些使节都是各国重臣,耳目众多,多多少少也听过楚国里的一些宫廷之事,魏安脸上露出几分玩味的笑意,没想到在大婚之日还能遇到有趣的事情,也不枉来这楚国一趟。

朝臣们一个个直摇头,尤其是崔易远一脉的,更是冷笑不已,其实诸如此类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太多次,只是每次都是以同一个结果终结罢了。

方鸿天冷着脸道:“薛卿家,那是我的儿子,我当然记得。”

薛知秋义正严词的道:“那陛下可记得祖训,今年大皇子殿下刚满16岁,已到该得到封地之时,还请陛下遵从祖训。”

方鸿天淡淡说道:“薛卿家真是辛苦,不仅要为了国家还要为我皇家着想,不过此事我自有分寸,薛卿家就不要多过问了,还是退下去吧。”

见到方鸿天打起太极,薛知秋却不肯退步:“陛下,当年苏贵妃牵涉进谋反一事本来就有众多疑点,如今十六年过去,大皇子殿下也在冷宫中生活了十六年之久,如今按照祖训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