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小二也直点头道:“王老板说得不错,记得两个月前朝廷还派了官员带了几个随从进石城,听说还没进城就被土匪砍了头,把脑袋挂在石城的大门上呢。”

方陵便问道:“那这些人既不去石城,那应该是去周边的三县了吧。”

王老板便又笑了起来,爽朗地说道:“公子,我看你们还是先把东西放下,订好客房,你若是想知道这石城附近的情况,就下来找我,咱们边吃边聊。”

方陵想想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便走到后面去扶着母亲下了车,由于董沧海等人穿的都是便服,所以看起来也就是家丁之类的,倒不会让人怀疑倒是宫廷侍卫。

而且为了防止引起轰动,苏氏和萧雪都带着斗篷面纱,看不到真容,更无法看到那份出尘的气质。

从旁边的郡府过来时,方陵已顺便变卖了一些珠宝首饰,换了几大箱的银两,装在新买的马车上,于是一行人的马车就变成了三辆。

待到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由小二将饭送到二楼,几个侍卫在外面看守,方陵和董沧海几人则来到楼下,找到了王老板。

一问才知道,这王老板名叫王铁实,是一个药材商人,因为长期来往于两地之间,所以对石城附近的事情十分了解。

陈谋虽然曾在出发前翻阅过沿途关卡的官吏名册,也曾在六部的资料库里翻找过关于石城几县的资料,但是都不够详细。

而从王铁实的口中,方陵等人才第一次了解到石城之地的真正状况。

要想前往石城封地,古口镇虽然不是必经之所,但是却是最大最快的道路。从古口镇出发不久,便会经过一片大山,名为迷雾山。

此山绵延纵横,山头众多,呈弧形的环绕着石城之地,即成为石城及三县的屏障,却也将其困在了其中。

以前四县通往外界,除了这古口大道外,还有一些小山道,然而自从迷雾山上的匪患越发严重起来后,这些山道便已经没有人走了。

所以古口大道便成了去四县的必经之路,为了防止山贼下山打劫,所以商旅们都只能成群结伴的走,而且还要雇佣一些习武之人做护卫。

不过就算是这样,还是会有遇上山贼的可能,而且这些山贼一个个都如狼似虎的,人数也十分众多,一旦遇上,便只有乖乖被掠夺物资的份,好在这迷雾山上的山贼都是劫财不劫命,倒也算有些匪德。

唯一可以确保安全起程的日子便是大雾天气,一旦出了大雾,山路难行,山贼反而窝在老巢不行动了。

过了迷雾山,便是石城县外的三个县城,即丰县、溪河县和马岭县。

这三县之中,以丰县最为贫穷,其他二县则要富足很多,在三县的背后,又是一片绵延无尽的大山,称为石龙山脉,而石城县便坐落在山脉之中。

以前之所以在这大山中设县,乃是因为石龙山脉之外,有一道险峻峡谷,峡谷外便是楚蔡两国的边境,石城虽为县,实则乃是一处要塞。

当时设县之时,还特地开辟了一条大道,方便通往周边三县。

只可惜,周边大山中土匪众多,加上后来发生山崩,数百吨的巨石从山上滚落,将大道掩埋后,要进出石城县就必须经由山中小道。

于是,这县城便被土匪占据,成了名副其实的土匪窝。

虽然以前郡守也曾派军来打过,但是山路难行,而且对地形又极不熟悉,一直都没有成功,后来便采取了派官员去招安的想法,然而去的官员便是有去无回。

久而久之,这石城县便成了真正三不管的地带,敢去那里的也只有山中贼匪。

石城的景况完全超出众人的想象,虽然来之前也听过那里是土匪窝,但是以为这只是一个夸张的比喻,然而听王铁实这么一说,这却是个众人皆知的事实,方陵等人虽然一个个实力不俗,但是要想一下子将土匪剿灭,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方陵便打消了先去石城的打算,而是先去丰县。

原因也很简单,丰县虽然是四县中最贫穷的一个,但是县令曹景元却是人人称道的清官。

与其先去富足之地,给人享乐之嫌,还不如去这贫瘠之地,好好的做出成绩,这样一来,才能够让百姓信服,只有得到民心,这封地才能够安安稳稳的。

自从大婚之日,得到这封地之时起,方陵已经暗暗发誓,无论这地方是如何的险恶,如何的贫瘠,一定要在这个地方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有朝一日,重返皇城!

第二日一大早,六队商旅三十几人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