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耶律阿古哲上前虚扶了一把,“有劳诸位,还请前面带路,某来此数日,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说到这里,杨凌的差事可以说已经卸下了,就在这个时候,耶律大石突然凑到耶律阿古哲的耳边轻说了几句话?

耶律阿古哲只是诧异的看了杨凌一眼,便上前对胜捷军领头的那人说道,“这位大人,某有一事相求,还请应允。”

这胜捷军头领虽然说长得一副粗鲁相貌,但是竟然好像还是读过几天书的,料想也是,如果真的是俅都不懂的军汉,童贯也不会放心的让他前来做这等精细差事。

当下这胜捷军头领便抱拳道,“贵使言重了,既然到了这里,我等必当尽好地主之谊,来此之前,宣帅也交待了,贵使但有任何要求,务必全力满足。”

耶律阿古哲也是笑道,“宣帅客气,某一行自度河以来,全赖杨都头照料,这些时日用度未曾短缺半分,其麾下的士卒与俺们都处得熟了,某便想讨个人情,入城之后,一应照料事宜仍然由杨都头负责,如何?”

这头领这才知道下面一声不吭的都头原来姓杨,思索一二后便道,“原来是此事,这件事情不总劳烦宣帅,某便能做主下来,杨都头便随辽使入城罢,只是为大局计,杨都头麾下士卒不便全部入城,当检选七八名随同为宜。”

杨凌听罢,目光向耶律大石看去,“这耶律海东,又在搞什么东东?”

只见耶律大石只是冲着杨凌露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微笑。

“杨都头,且好好做,若是照应辽使得当,宣帅仁慈,是不吝赏赐的。”这头领轻轻的拍了杨凌的肩膀,然后说道;“你先挑选好人手,安排好军中大小事宜,再收拾一番,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下午某再过来接你和辽使入城。”

这胜捷军便是雷厉风行的模样,说完之后,便骑上马儿,扬长而去,胜捷军多为轻骑,也是大宋难得的骑兵菁华。

杨凌还在愣神的功夫,耶律大石便上前道,“杨兄弟,看来你我兄弟,还有相聚时日,且快回营安排妥当,下午我们同进雄州城。”

军中事情已然步入正轨,杨凌只是粗略的交代一番便可。

无非就是严世臣负责例行的整练,罗延庆所部数十轻骑依旧远远的在白沟河两岸哨探。

而自己则带着岳飞,汤怀,张显等人入城,为了方便行事,杨凌还将准备将马小英也带入城中安顿下来。

毕竟雄州城中条件比起外间军营要好得多,日晒风吹的遮蔽也不尽完全。

甚至有时候小小的马方旭但有凉寒发烧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在杨凌心中,马方旭的成长始终是要放在心中重要的所在。

即便如此,也还缺了几个名额,岳飞另外还检选了数名机灵的军士随同。

好生收拾一番之后,携带的东西还不少,为了马小英和孩子出行方便,杨凌便寻了黄业借来一辆马车。

一直到下午时分,才与辽国使臣会合,这一番前来的依旧是那个胜捷军头领。

只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队胜捷军兵马,约摸在两百人上下。

还带了十匹空马,两辆马车,旗帜仪仗若干。

在等待了这么多天之后,辽国使臣终于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待遇。

如此一来,杨凌夹杂在队列当中的马车就显得不那么碍眼了。

过了城门之后,人群便有些拥挤起来,辽国使臣前来,摆出了如此阵势,自然是引得无数百姓围观,幸好早有准备,十数名胜捷军甲士在前面开道出去老远,一时也没有影响行进的路程。

雄州城南有一驿所,一般是用来往接待,士卒临时歇脚换马之地。

自从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后,边事愈少,逐渐的荒废下来,直到赵宋官家决意北伐,收复幽云,这才进行了重修。

第二十九章 老种相公

由于军情需要,往来之人众多,所以驿站的修建极为重要,驿站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一辈不止,平日里存储的粮草足够百人一月之用度,更兼之里间还有数十匹备用河曲马,单单是马匹精料一日耗费就不在少数。

自北伐以来每日粮饷都如同流水一样花销出去,幸好大宋几代君王垂拱以治天下,又得益于王安石变法,这才支撑得起这场北伐大战,大国战争比拼的便是经济粮草,这也正是辽国即便大败也不敢深入宋境,乘胜追击的原因。

说到底,这驿站如今规格已然不小,待得众人到了城南驿站,围观的人群这才渐渐的稀少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