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赔款的偿付,另一方面还要忙于恢复劫余的乡村,这样,农业改革就提上日

程。重建农庄,重新扶持饲养牲畜,为农民提供种子,甚至在象现在遭灾时

为他们提供食物,这副担子落到了封建领主身上。但是,领主自己的日子也

不好过。于是,对于他的抵押债务不得不给予宽限或者延期。在领主的心目

中,最简便的办法是把遭到蹂躏的农民的份地和他自己的领地重新连成一

片,而使这些农民沦为短工。由于法律禁止夺佃,领主要求废除“农民保护

法”①,而自己反过来却不付出任何代价:农民仍然是“仆从”。官员们的看

法却不是这样,他们深受亚当·斯密和杨格学说的熏陶,特别是舍恩,表示

赞同大规模经营,决不反对废除“农民保护法”;但是,自由经济的首要原

则是废除封建制度。尽管王室允许资产者以个人名义购置土地,并且在王室

领地上比较彻底地废除农奴制,使承租领地的佃户改为土地所有者,然而,

它还从来不敢触动容克土地所有制的垄断权,不敢打击划分等级的制度,也

不敢干预领主庄园的内部事务。

现在王室抓住了这个机会,而这就是1807 年改革的重要性所在。一方

面,王室以取消农民的“仆从身份”作为废除“农民保护法”的交换条件;

另一方面,它允许资产者和农民占有土地;王室在取消了对贵族的削贬身份

制度时,相应地准许贵族从事那些直到当时只让资产阶级从事的业务,同时

也给农民同样的权利。王室已开始以阶层、就是说根据财富和职业划分的阶

级来代替等级制度。东普鲁士省议会只好服从,并于1807 年8 月原则上决定

在该省实行改革。阿尔滕施泰因没有征询其它各省议会的意见就立刻建议将

改革推广到整个王国。拿破仑正在华沙大公国和威斯特法利亚王国里按照法

国原则改组社会;这种榜样起到了一些影响,因为它即使不是招致普鲁士居

木尔(1739—1817 年),重农学派经济学家,1789 年当选三级会议代表。——译者

② 伊巴密农达(公元前420—410 年间生,362 年死)是古希腊底比斯城邦民主派领袖之一,英勇善战,为

国捐躯,成为希腊史上有名的爱国者。—译者

① “农民保护法”是普鲁士国王在十八世纪颁发的一系列敕令,主要是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在1719,1738

和1739 年颁发的敕令,内容是要保护向国王纳税并为国王服役的农民,免遭领主夺佃与体刑。容克反对国

王为保证财源和兵源的这些敕令,以致它们实际上已多成为一纸具文。——译者

民外移,也可能激起不满情绪。

施泰因只是在9 月30 日才抵达,因此,他并不是改革的创始人。此外,

他的《纳索备忘录》也没有谈到改革;他不赞成资本主义,至于他对农民问

题的态度,人们至少可以往意到他并没有解放他自己的农奴。他实际发挥的

作用只是支持阿尔滕施泰因,并在无条件废除“农民保护法”问题上做了某

些保留,这个问题便推延到以后再解决。1807 年10 月9 日,国王签署了改

革敕令。至于“农民保护法”,放弃了采用一个全王国统一的法律的想法,

而代之以各省的法令。各省法令在1808 年到1810 年间先后公布,事实上都

表现为一种妥协折衷办法:“新的”租佃地,就是说根据各地情形从1752

年或1774 年以来所租佃的份地,可以收回租佃权;“旧的”租佃地,只能在

这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和领主的领地联结起来:建立农庄的总面积相当于已经

消失了的租佃地的总和,但是,比其中任何一块租佃地都大得多。王室领地

仍然比私人庄园走在前面;1807 年10 月29 日,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在自

己的领地上取消了农民的“仆从身份”,这只是在西里西亚才有其重要性;

1808 年7 月27 日,他把先前在其他各省公布的敕令扩大到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