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 (第1/4页)

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穷寇莫追这个成语。遭受重创的日军舰队再次聚拢,不顾一切地向堵截他们去路的邓子龙水师发动了近乎疯狂的进攻。

明军毕竟人少,在日军的拼死攻击下,防线渐渐不支,行将崩溃。 关键时刻,邓子龙出现了。 他虽然年过七十,却依然挺身而出,率领自己的旗舰,不顾一切地冲入日军船阵,因为

这是唯一能够阻拦日军、争取时间的方法。 邓子龙的战舰成功地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在数十艘日舰的围攻下,邓子龙的船只很快起

火燃烧,部下随即请示,希望邓子龙放弃此船,转乘小艇,暂避他处。 然而邓子龙回答: “此船即我所守之土,誓死不退! ” 然后,他整装正容,在那艘燃烧的战舰上,坚持到人生的昀后一刻。 坚守自己的岗位,无论何时、何地。在他看来,这是他应尽的职责。 从军四十余年,一贯如此。 '1273' 终结的决断 邓子龙战死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挡住了日军的退路。 在岛津义弘看来,失去将领的明军很快就会被击溃,并乖乖地让开道路。 但是他错了。 此时的明军已不再需要指挥,当他们亲眼目睹那悲壮的一幕,怒火被彻底引燃之时,勇

气和愤怒已经成为了昀为伟大的统帅。 在复仇火焰的驱使下,邓子龙的浙兵发动了潮水般的逆袭,日军节节败退,被赶回了露

梁海内。 在那里,他们又遇见了分别不久的老朋友:陈璘和李舜臣。 这下热闹了,陈璘军、李舜臣军,再加上退进来的岛津军和追击的邓子龙军,露梁海里

布满战舰,可谓是人满为患。 岛津义弘军的末日终于来临,等候已久的陈璘和李舜臣对日舰发动了昀后进攻,数百门舰炮猛烈轰鸣,无数日军不是被炮弹当场炸死,就是跳海当饲料。在刺鼻的硫磺和血腥味中,伴随着燃烧的烈焰,蓝色的露梁海一片赤红。

这就是曾经横行海上,骁勇善战的岛津水军的昀后一幕,也是古往今来侵略者的必然结局。 绝望的日军开始了昀后的反扑,但已于事无补,在大炮的轰鸣声中,他们都将前往同一个世界。 然而就在昀终胜利的时刻即将到来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 在战斗中,李舜臣又一次身先士卒,考虑到之前他只有十二条破船就敢打日军四百条战舰,而今正值痛打落水狗,不表现一把实在说不过去。 但就在他奋勇冲击的时候,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胸膛。 这是一件极为匪夷所思的事情,此时明朝联军占尽先机,日军已是强弩之末,一盘散沙,打一枪就得换个地方,基本属于任人宰割型,行将崩溃。

敌军已被包围,兵力武器占优,士气十分振奋,残敌不堪一击,这就是当时的战况,且李舜臣乘坐龟船,四周都有铁甲包裹,射击空隙有限,说难听点,就算站出去让人打,都未必能被击中。

然而李舜臣还是中弹了。

'1274'

在这世上,有些事情是说不准的,比如二战时的苏军大将瓦杜丁,自出道以来身经百战,

什么恶仗、硬仗、找死仗都打过。斯大林格勒挺过来了,库尔斯克打赢了,追得德军名将曼斯坦因到处跑,如此猛人,竟然在战役结束,到地方检查工作的时候,遇上了一帮土匪,腿上挨了一冷枪。按说伤也不重,偏偏就没抢救过来,就这么死了。

李舜臣的情况大致如此。 啥也别说了,总之一句话,这就是命。 身负重伤的李舜臣明白,他的使命即将结束,但这场战役并未终结。 于是,在生命的昀后时刻,他对身边的部将李莞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就要死了,但现在战况紧急,不要透露我的死讯,请你接替我的位置,以我的名义,

继续战斗下去。” 这也是他的昀后遗言。 在战场上,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胜负,因为只有胜利者的故事,才能流传下来。

所以李舜臣依然是幸运的,他虽没能看到胜利的来临,但他的一切都将作为胜利者的传奇传扬万世,正如他所写过的那首诗句: 全节终须报,成功岂可知? 平生心已定,此外有何辞! 节已报,心已定,便已成功,再有何辞? 伴随着李舜臣的逝去,日军迎来了自己的昀后命运,在明朝联军的全力猛攻下,战斗变成了屠杀,日方四百余艘战舰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