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⒍�蛄巳缰刚啤@钊�磐悼葱偶��跷�舸虻阑馗���⒌睦�问赘ǎ�谒�壑胁皇悄九迹�褪怯ざ�!�

这是一团迷雾,迷雾中的一切,似乎和他有关系,又似乎没有关系 拨开这团迷雾之后,我看到了一样东西——实力。 顾宪成的实力,来自于他的官职。 在吏部中,昀大的是尚书(部长)、其次是侍郎(副部长),再往下就是四个司的郎中(司

长),分别是文选司、验封司、稽勋司、考功司。 但是,这四个司的地位是不同的,而其中昀厉害的,是文选司和考功司,文选司负责人事任免,考功负责官员考核,这两个司的官员向来无人敢惹,升官还是免职,发达还是破产,

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相对而言,验封司、稽勋司就一般了,一般到不用再介绍。 '1398' 有鉴于此,明代的吏部尚书和侍郎,大都由文选司和考功司的郎中接任。 而顾宪成先生的升迁顺序是:吏部考功司主事——考功司员外郎(副职)——文选司郎

中。 这就意味着,那几年中,大明的所有官员(除少数高官),无论是升迁,还是考核,都要从顾宪成手底下过,即使不过,也要打个招呼,就不打招呼,也得混个脸熟。 此外,我们有理由相信,顾宪成大人也是比较会来事的,因为一个不开窍的书呆子,是混不了多久的。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

在这个世界上,实力和道德,经常是两码事。 东林之中,类似者还有很多,比如李三才。 李三才先生的职务,之前已经说过,是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凤阳,兼漕运总督。 都察院佥都御史多了去了,凤阳是个穷地方,不巡也罢,真正关键的职务,是昀后那个。 自古以来,漕运就是经济运转的主要途径,基本算是坐地收钱,肥得没边,普天之下,

唯一可以与之相比的,只有盐政。 坐在这个位置上,要想不捞外快,一靠监督,二靠自觉。 很可惜,李三才不自觉,从种种史料分析,他很有钱,有钱得没个谱,请客吃饭,都是

大手笔。 至于监督,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位李先生本人就是都察院的御史,自己去检举自己,估计他还没这个觉悟。 作为东林党的重量级人物,李三才在这方面的名声,那真是相当的大,大到几十年后,著名学者夏允彝到凤阳寻访,还能听到相关事迹,昀后还叹息一声,给了个结论——负才而

守不洁。 列举以上两人,只是为了说明一点: 东林,是书院,但不仅仅是书院,是道德,但不仅仅是道德。它是一个有实力,有能力,

有影响力、有斗争意识的政治组织。 事实上,它的能量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那段看似平淡无奇的历史,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你死我

活的争斗。 争斗的方式,是京察。 万历二十一年(1593),顾宪成失望地回家了,他虽费劲气力,却终究未能解决对手,京

察失败。 但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十二年后(万历三十三年),京察开始,主持者杨时乔,他的公开身份,是吏部左侍郎,

他的另一个公开身份,是东林党。

'1399' 当时的首辅,是浙党首领沈一贯,对于这位东林党下属,自然很不待见,于是,他决定换人。 沈一贯是朝廷首辅,杨时乔只是吏部二把手,然而意外发生了,虽然沈大人上窜小跳,连皇帝的工作都做了,却依然毫无用处。杨侍郎该怎么来,还怎么来,几板斧抡下来,浙党、

齐党、楚党、宣党……反正非东林党的,统统下课,沈一贯拼了老命,才算保住几个亲信。 那么现在,请你再看一遍之前列举过的几条史料,玄机就在其中: 万历三十三年(1605),京察,沈一贯亲信以及三党干将被逐。 万历三十五年(1607),沈一贯退休回家。 同年,王锡爵的密信被李三才揭发,复出无望。 一年后,东林派叶向高成为首辅,开始执掌朝廷大权。 是的,这一切的一切,不是偶然。 而昀终要获得的,正是权力。 权力已经在握,但还需要更进一步。 万历三十九年(1611),辛亥京察,主持人吏部尚书孙丕杨,东林党。 此时的首辅已经是叶向高了,东林党人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