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2页)

最后,我们枕着不知是眼泪还是打湿的心睡去。就在这样的惶恐和担忧中,我结束了我的5月12日。

2008年5月14日

有人说,生命本是一场漂泊。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在这场生命的漂泊中,承受、坚持、忍受、勇气、梦想、信念……都是那样的重要啊!

是啊,生命就是一场漂泊!

两三天了,我们还没有和外界取得联系,有人说汶川成了“孤岛”、“死城”,可我们宁愿把它当做危言耸听,我们还有希望,我们还有未来。我和同学们一起动手搭起简易帐篷,挖一个坑,拼一块塑料,或是找一根木棍。大家忙得不可开交。很久过后,一个歪歪斜斜的帐篷出现在我们面前。我和孩子们在我们自己搭的帐篷里簇拥着。又一个夜晚来临了,带着饥饿、干渴、等待、期望、疲劳、困倦,孩子们睡着了。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定是梦见了未来吧;有的却紧蹙着眉,看得人心疼。孩子们,累了吧!好好睡一觉吧。浑浑噩噩的一天就这样又过去了。

在龙泉展飞新翅膀(3)

围栏外的河水咆哮着,水位涨得老高,激烈地袭击着这座岌岌可危的校园。困兽之斗。而我们正是这一场戏里受伤的、孱弱的兽。不幸而又幸运的是我们同样是斗士,坚强不屈的斗士。

四周渐渐有了“瘟疫”的谣言。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弦的这边是我们爱的人,弦的那边是爱我们的人,而我们站在中点,用力支撑着命运的天平,生怕一不小心的倾斜就会招致万劫不复。就这样,我们用力支撑着我们的小小天堂。

被震碎的山川,汩汩地流着鲜血,流着泪。余震还会突如其来,起初大家会紧张地叫出来,但是余震频繁,也许大家都习惯了,又或者,是无能为力了。

地震后,缺食物、缺水、什么都缺,有的同学甚至接天上的雨水来解渴。后来,学校找来一台抽水机,把河里的水抽进了校园。几天没洗漱过了,大家都兴奋地去洗脸、洗头。冰冷的水被热闹沸腾了!地上零零碎碎的泡沫里折射出大大小小稚嫩的脸,他们笑着、闹着、哭着,这些小小少年,小小太阳。

2008年5月19日

震后的第七天,全国下半旗为在地震中死难的同胞哀悼。威州中学的全体师生到篮球场集合,向地震中的不幸者默哀致意。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在汽车和警报的鸣笛声中,所有在场的人都低下了头,用最诚挚的心给在天堂的人儿带去祝福。大家流下了眼泪,操场上一片呜咽声,泪水冲刷着苍茫的视野。我想,也许某一天,这些泪水会洗涤出另一个天堂。在回帐篷的路上,我看见一群孩子在吹泡泡,一个又一个又大又圆的泡泡,飞上天空,折射出无数个熠熠发光的太阳。也许,也许那是希望吧。一个又一个的泡泡,用缤纷的色彩圈出孩子童年的梦。那么,愿这些梦会被上帝看到!

还是说说我班里的那一帮男孩子吧!

我永远也忘不了他们赤手搭建的那些歪歪斜斜的帐篷,像蘑菇盘踞在绿茵上,白白的,暖暖的,最后,他们在心里生了根,发了芽,长成心房里最温暖最美丽的花纹。

还有那几个为救一个女孩而在随学校迁移的途中受了伤的男孩。感谢他们的勇气,让我们在这场命运的角力里,坚强地抬起了头。命运的天平并没有倾斜,而我们并没有屈服。在这些短暂却又漫长的流光里,时光凝成了坚强的笑靥,流光也终于转成了流年。我想说:这一群男孩子,真棒!

漫长的等待,无尽的守候,一天天送走同甘苦、共患难的同学们。看着回家的他们,我心如乱麻。既为灾后能与家人团聚的他们而高兴,又为未来的我们能否再重聚而忧虑,更为孤独的自己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而怅惘。我的家人,你们还好吧?我在这里等待……等待有一天我们能团圆�多少个夜里我梦见亲人,醒来才发现原来一切只是梦,只剩泪水湿透我的脸,我想亲人,我想家……

2008年5月25日

经过10多天的努力,学生全被疏散回了家。全体教职工又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

2008年6月

距离地震已一个多月了,时间被无限拉长,在外的孩子们早已渴望能够学习的日子,心中思念的藤蔓在伸展。电话,一个个电话从不同的地方打来,报着平安,诉说难以舍弃的情谊,焦虑地询问以后的学习怎么办……等待,等待,唯有等待。

2008年7月

等待终于到了尽头,近两个月后,在党、政府、学校各方面的努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