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醯媚愀酶�!�

这就是为什么年轻的失业者不能取得社会援助的原因。因为一个人的贫穷,总会给人以无限的负面联想:懒惰、笨、没出息、花花公子、纨绔子弟……

自然,银行一看你的简历就关上了大门,不会贷一个子儿给你。他们认为贷给你一分钱就是一分钱的呆账、烂账。

好单位也不会聘你,任凭你说得唾沫横飞,老板只会以为你在犯羊角风,因为单凭你一贫如洗的过去和身无分文的现在,你再吹嘘自己都是无用,没有人会相信你的能力。穷人会认为这个世界太不公平,太可怕了,贫穷既非自愿,也非自取,人通常都喜欢用动听的理由来将责任推脱得一干二净。这就像明末崇祯皇帝,他应该算是一个很勤奋、很敬业、有理想、有雄心的皇帝,想挽狂澜于既倒,救明朝于累卵。可惜他又太过自负,他当了皇帝后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大杀群臣,连明代第一虎将袁崇焕都没逃出他的手掌心。结果李自成大兵压境,崇祯自挂煤山了事。可有趣的是,这个残忍的昏君临死前竟写下“朕非亡国之君,实臣乃亡国之臣也”。

亡国之君,主要责任还是在自己身上。穷人之穷,也是怪不了别人的。

在财富当道的时代风尚之下,穷人不得不接受被看轻这个悲惨的现实。穷人要想让人正眼看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让自己发达起来,而不是向富人求救。还是那句老话,江湖救急不救穷。如果富人开恩,抛给你一沓票子,别以为那是出于他的良心与慈善,多半他是有目的的。

富人本来已经很有钱了,可银行仍不断地劝他多贷一些,多贷一些,有钱就会给人以信心。如果一位有钱人向你借钱做大项目,你肯定二话不说便去开保险柜。因为你觉得你也成了投资者,你根本不担心他会还不起。如果来的是一个穷人,你肯定会借口没有,死死攥紧钱箱的钥匙,生怕钱长了脚自己跑出来。你心里很清楚,穷人还不起。

富人借钱是发展壮大,穷人借钱就是走投无路。所以富人借钱常常伴随着理性的计算,穷人借钱则常常是叩头作揖。借钱给富人是投资,借钱给穷人就成了慈善。世界上总是投资的钱多于做慈善的钱,资本家多于慈善家,所以穷人借钱必定是很难的。

很多时候,富人不需要靠说谎来达到目的,相反说谎的风险往往大于收益,所以他选择用正常的手段来实现目标,一旦遇到挫折,他也有能力承担后果。

银行不愿意贷款给穷人,并不是出于道德的怀疑,而是因为穷人还贷的能力让它担心。

在市场行为中,道德是非常无力的东西,所谓商业道德,其实是一种经济规律,有利的事情,大家就遵守,一切的道德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

越有实力的企业,越能给人信心,越能得到信任,也就越容易得到帮助。信用是一种资格,没有实力就没有信用的保证,在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信用就是财富的象征。

富人有信用,因为他有能力,他负得起责,而且,他是信用体系的受惠者,他知道珍惜。

穷人,虽然暂时还没到那一步,但你得学着。如果你相信信用经济是一种先进的、效率更高的经济形式,如果你相信自己还没有强大到不需要任何人帮助的程度,你自己就得先成为一个有信用的人。

近穷者穷

穷人大多生活在穷人中间,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事也就是穷人的模式。穷人身边都是穷人,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渐渐囿于这些琐事,雄心壮志都消磨掉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胡说,否则像孟母这样的圣母,再笨也不会算不出搬一次家不仅有舟车之累,而且还要破费不少银子,何况还连搬三次呢。

不用操心,从“邻居学”上讲,富人的豪宅可以鹤立于贫民窟,以显示其富有;草根阶层的破木屋却断断不能跻身于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富人街。道理很简单,穷人想在黄金地段霸占丁点地皮,就算敲骨吸髓也是挣不来的,只能捡个偏僻角落安营扎寨。因此,最常见的镜头依然是富人与富人在庭院里谈大势,穷人与穷人在大杂院里数补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写这句诗时不知明不明白:从物理学“做功”的概念上讲,爬楼梯是最费“功”的,即使只有一层。我们喜欢爬缓坡,似乎走了很多路,但从“功”率上讲,却往往不及格,令人沮丧。穷人如果想上台阶、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