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李振勇的教子之道(1)

小档案:

李天舒,男,1984年7月2日生。

1991年入沈阳市和平区光荣二校读小学。1997年考入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实验班日语特长班。2003年荣获东北育才“大友太郎奖学金”,于当年10月赴日本留学。

2004年3月考入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曾参与组织中日韩三国大学商业设计大赛、支援柬埔寨初等教育的NPO团体的筹款活动等,并先后参加了赴越南和韩国的学术考察活动。

2006年4月荣获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授予的“高盛全球百名青年领袖”称号。

三分钟敲开东京大学之门

2004年9月22日,沈阳晚报用半版的篇幅刊载了记者鲍佳禾所写题为《沈阳小子,三分钟敲开东京大学》的文章,披露了李天舒报考东京大学的全过程。一夜之间,这个默默无闻的高中生,成了沈阳市民街谈巷议的新闻人物。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显示,东京大学在2006年世界百名大学排行榜上名列第14位(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排在200名以外)。作为世界名牌大学,它的留学生入学考试十分严格。初试前,所有报名者需过一遍“筛子”,即选送个人材料,材料内容包括:留学生统一考试成绩,托福成绩,高中三年的成绩以及一份报名表,还有一份原高中学校用日语或英语写的推荐书。在报名表上,还需注明考生所在班级的人数和排名。许多考生在这一关就被淘汰。

在日本留学生统一考试中,李天舒表现得十分出色:日语327分(满分400),数学考了满分(满分是200分,日本的考试在计分时要参考试卷的难易系数,那次考试的题目在参考了难易系数后,满分就计为190分),综合科目189分(满分200)。由于他的数学和综合科目在当年的所有考生中是最高分,高中三年的成绩一直名列前三名,于是顺利闯过第一关,进入复试。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需写两篇小短文,一篇用日语写,另一篇用任意语言写。

笔试没有遇到任何障碍。

真正的考验在面试。

一般面试,总是考官与考生做一问一答的交流。东京大学的面试,方式有些奇怪:向你提出一连串问题,并且要求你在三分钟内不间断地做出回答。

好在有备而来,李天舒答得还算流畅。

“你在大学里想学些什么东西?”李天舒话音刚落,面试官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对东亚地区中、日、韩经济统合以及中国国企改革这两个问题很有兴趣。”李天舒从容应对。

面试官对这个回答似乎不太满意,他又步步紧逼:“我们研究所里已经有很多中国人研究这个问题了,为什么你们都对这两个问题感兴趣?”

如果说刚才看到面试官不动声色的表情,李天舒还多少有一点紧张,那么,现在他紧绷着的那根弦,松了下来――他明白面试官问题背后的真正含义了。他不假思索说:“我要研究它绝非因其热门,而是这两个问题关系到吾之国计民生,亟待解决。”

面试官的脸上第一次有了一点笑意。“那你都做了哪些准备?”

“我曾读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印度经济学家的《贫困的克服》,这是一本关于开发经济学的著作。”

说完这话,李天舒不等面试官发问,又接着说:“我希望能成为国际公务员,为世界上贫困国家的人们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天舒注意到,听了他这句话,面试官显得十分激动。

李天舒一共报考了三所日本大学:除东京大学外,还有京都大学和一桥大学。2004年2月到3月间,这三所大学都给他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他选择了东京大学。

神秘的“胎教”

李天舒的父亲名叫李振勇,现为沈阳晚报副主编。由于儿子的成功,常有人向李振勇请教如何培养孩子。2007年2月8日下午,笔者也把这一问题抛给了他。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李振勇的教子之道(2)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别人那样精心地设计,但是我们也确实是很用心。依我看,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从小就开始,甚至从0岁就开始的。用我跟我们报社的小青年说的话,是甚至从你们搞对象时就开始的。可能在找对象的时候,你就应该有这么个思想准备,找个什么样的对象;将来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