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裙�グ伞!彼�涝锻�涣伺��乔笾�哪抗猓�衷谙肫鹄椿咕醯枚圆蛔∨���

那次比赛他们得了二等奖,虽然别人认为成绩还不错,但是潘睿心里很不舒服,回家之后,她跟母亲说:“妈妈骗人。”“我就跟她先检讨,再解释,说我当时不是骗人,确实是妈妈错了,可也只能讲点客观原因,其实当时我确实有点低估孩子的能力了,那30道题都给她,她肯定能背会,小孩的潜力很大。”

那次比赛的奖品是一套调料盒,虽然搬了很多次家,它还一直没有“下岗”。对潘睿一家来说,那不仅仅是一套调料盒,它让母亲始终记得:对孩子一定要守信用。

教育孩子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有人说,孩子既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又是上天派下来与你斗法的小鬼。其实要教育好孩子,做父母的还真得有点法术,就像潘睿母亲说的那样:对孩子有的时候只能智取,不能强攻,做家长的总得动点心眼。

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潘睿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开原来到了沈阳,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能培养起一些音乐方面的爱好,“我们俩都不懂音乐,孩子别像我们一样,人家去听音乐会,我们去看音乐会,那太惨了。”母亲打趣地说。

于是父母选择了电子琴,但首先要征得女儿的同意。

“我不学。”潘睿说。

“妈妈不是让你将来从事这个行业,只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

“爱好,爱好,我不爱怎么能好呢?”

能言善辩的潘睿让妈妈只好选择了沉默。“后来我动点心眼,晚上就不理她,总像有心事似的,在那看电视。”

“妈妈,你想什么呢?”看到母亲心事重重的样子,女儿有些疑惑。

“没想什么。”

“妈妈,你生气了么?是不是我不学电子琴你不高兴了?”

“没有,那也不当饭吃,跟学习也没关系,一个电子琴,四五千块钱,你不爱好就算了,我还省钱。你又没有基础,现在又不爱学,我每天还得督促你弹琴,我哪有那个精力!’”

这一招还真管用,妈妈越是阻拦,潘睿越是想学,最后娘俩商议的结果是,请爸爸来决定是否学琴。为此,还开了个家庭会议,爸爸跟妈妈配合默契,因为妈妈“反对”,女儿拉父亲一票,才二比一通过了学琴的“决议”。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家庭教育考验父母的智慧(4)

母亲更是趁机巩固胜利果实,跟潘睿约法三章:“事先得说好,你要是练琴就必须自觉,我不可能天天看着你练琴。”潘睿果然说话算话,一直学到了小学毕业,因为中学课程紧张才终止了学琴。但是,几年的学琴生涯培养出了潘睿对音乐的理解和爱好,每次放假回到家,总要拿出琴来弹一弹。现在回忆起来,她也非常感激父母当年的“计谋”。

可以说,对子女的教育无处不需要家长的智慧。很多孩子只要考试考好了,家长就拿奖品来鼓励,潘睿也经常把同学们得到奖励的事情讲给父母听。“她实际心里说不定也是想要呢。”母亲抓住这样的时机顺势教育孩子,“他们父母的这种做法实在太错误了,这样会让孩子认为,学习是给爸爸妈妈学的,不把孩子引偏了吗。学习是给自己学,现在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好,主要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你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也没有用物质来刺激过我们。”

孩子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很多孩子都有不自信、脆弱等等问题,还有很多孩子对青春期、对异性都有着不正确的理解,更多地表现在面对一些问题无所适从。虽然不能一概而论是心理病症,但这些看起来细小的问题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孩子的人生取向,因此心理健康对于孩子非常重要。

对于优秀的孩子来说,如何面对其他更加优秀的孩子,这是个问题。前面讲到过父母为了防止潘睿优越感太强,给她转幼儿园的事,其实,这样的思想也融入在了家庭教育的点滴之中。“有一次看到电视上一个小朋友弹钢琴,我就跟她讲,你看,这个小朋友弹钢琴弹得多好,当时她脸就红了,眼泪马上就下来了,跟我说,你们也没送我去学钢琴。”母亲当时就意识到,如果见不得别的孩子比自己优秀,这样潘睿长大后会很容易受伤害,“所以我们千方百计,从各个方面告诉她,你只要努力就行,不一定什么都比别人好,人外还有人,山外还有山。时常给她讲这样的道理,这个孩子心理一直都比较健康。”

可以说,青春期是孩子的“更年期”,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