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宰约憾疾桓涸鹑危�ゴ克蛋�婀��嗣窬褪强栈埃��晕颐谴有【妥⒁馀嘌�⒆拥恼庵衷鹑胃校�紫纫�宰约焊涸稹薄 �

有一种父爱叫严厉

在中国传统教育当中,父亲威严、冷峻的形象是根深蒂固的,而孙摩西的故事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

在诸如学业、前途等重大问题上,父亲经常会采取谈话的方式跟儿子沟通,而父子俩之间的这种谈话不同于单纯的聊天,一般都是很正式的,有具体的内容,所以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母亲说:“他爸爸要是想找摩西谈话,都会事先跟我说,再由我转告摩西。他知道爸爸要找他谈话都会非常重视。”

除了正式的谈话外,在新闻媒体工作的父亲还用采访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想探究一下这个孩子的思想深度,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能够感觉到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发现摩西对一些问题还是很有自己的看法的”。父亲说。

实际上,儿子对父亲的敬畏是由来已久的。对于幼年的孙摩西来说,父亲的慈爱常常表现为严厉。“孩子小学五年级以前我对他一直很严厉,虽然也很喜欢,但并没有过分地溺爱。对他的一些要求我们绝对不会都满足,同时对孩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也要严格要求,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一些比较细微的地方。虽然没有棍棒相加,但总的来说,对孩子还是比较严厉的” 。

有一件事母亲至今还念念不忘。“孩子小时候他爸爸对他比较严厉,他对爸爸非常敬畏。有一次摩西写了一篇作文,描写教室里的一盆花,写得非常简单,回家后他把作文拿给他爸爸看,他爸爸说:‘你写得既没有内容又没有色彩。’很严厉地批评了他。我进屋的时候,看到他爸爸把作文本打在他的头上,当时摩西满脸通红。”事后,父亲让儿子认真观察家里的一棵榕树,重新完成了一篇作文。

。。

爱他就让他飞(3)

虽然儿子从中得到了教育,作文最终写得有声有色,但是母亲对此有些不满,“我觉得严父慈母是道理的。但是这种严是有利有弊的,因为我不喜欢打孩子,我们夫妻俩在这方面观点不大一致。但我们从来不在孩子面前争论,他爸爸打完摩西之后我跟他说:‘你不要这样对孩子,把孩子的勇气和锐气都打没了’。”

尽管事隔多年,但这却成了父亲心中永远的痛,“现在回忆起来有点惭愧,孩子当时那么小,很无辜,打完之后我心里也不大舒服” 。虽然对自己当年那种比较激进的教育方式心存愧疚,但父亲认为对儿子的严厉还是带来了一定积极的效果,“我想也许就是我的这种严格或者说对他不溺爱,对他责任感和进取心的培养是有好处的,使他意识到不好好学习就意味着压力,来自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并且无法面对爸爸,从孩子启蒙的时候起就传递给他这样一个信息” 。

父亲对摩西的严格在亲戚朋友当中是出了名的,“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对孩子的任何要求——甚至非分的要求——都予以满足。这实际上就在孩子成长之初把他带入了歧路,特别是在品格方面出现了偏差。所以孩子从小品格方面的培养很重要” 。

领孩子感受数学乐趣

对孙摩西的父母来说,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孩子把握好大的方向。除了上面提到的责任感和进取心两个方面之外,他们也十分重视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

母亲说:“摩西从小对数学就比较感兴趣。当时,书店里有一套书叫做《数学机器猫》,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他非常喜欢就让我给他买,回到家里他一口气把几本书里的题目全做完了。”虽然母亲对此有些不理解――那毕竟是做题而不是单纯的游戏,这么小的孩子哪来这么大的兴趣呢?但这却成为父母此后引领儿子走进数学的原始动力。

在父亲看来,儿子对数学的这种兴趣非常宝贵,“因为我是被文化大革命耽误的一代,所以没有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和感觉。但是我认为数学很重要——也许因为不了解所以感觉神秘——它应该是理科的一个基础,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等学科都跟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出他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

父母希望儿子能够凭借着对数学的兴趣,在这方面深入学习。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开始为儿子物色合适的数学辅导老师,“最初是我帮他找辅导老师,但学了一周之后他自己看招生广告找了一个‘奥数’班,试听之后感觉不错,就跟我提出转班” 。这样,孙摩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