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邢振铎自然是把分数牢牢握在手中。

忙碌而充实的校园生活随着圣诞钟声的敲响而告一段落。每到圣诞节,学校都会有半个月的假期,邢振铎则在寄宿家庭中跟家人一起为圣诞节忙碌着,装点圣诞树、大清扫,漂亮的圣诞树下堆着属于“乐天”的无数件礼物,为什么说“无数件”呢?因为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居然有1、2、3、4、5……8个孩子,在圣诞节的早上,悬念成为惊喜的时刻终于来临,而“乐天”光是开礼物包就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在邢振铎的家里我们看到了一张有趣的照片,一个装饰着红色蝴蝶结的圣诞花环下面,九个孩子的照片拼贴成心形,上面是九张灿烂的笑脸,而最上方正中央的一张就是“乐天”。这是圣诞节时家人精心装饰的一面墙,俨然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圣诞节过后,离别的脚步也渐渐临近。临走的时候,同学、教堂和寄宿家庭的亲属纷纷开派队、舞会为邢振铎送行,他还将一份有所有师生赠言的巨型条幅带回了中国。

回忆起那一段的经历,邢振铎说:“那段经历使我大开眼界,那种生活很自如,可以充分协调学习和活动的分配,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增长了很多知识。”

在当年邢振铎的一篇名为《赴美文化交流总结》的文章中(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摇篮》第50期),他从一个十六、七岁青年学生的视角,解读了美国社会的一些现象:

在美国的各个方面都会显示出对人才的收拢,陆军、海军、空军间歇地来到学校直接征兵,并提供大量的礼物以争取人才,甚至也劝说我这个外国人;各个大学在各季节组织活动,使学生能全面了解学校并对此感兴趣,以招收最优秀的学生。

投资教育,花多少钱都值(4)

这种人才战争在中国也日益兴盛,但尖端人才的外流也是我在美国的另一大感触,曾看过一份报告说,硅谷是美国人投资的天下,但却是外国人作为动力的。其中强调了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技术型人才对硅谷动力的促进。

美国人民也向往和平,他们不喜欢战争。这半年美国不太平,“事件”、“炭疽病菌”,使美国的经济、政治倍受打击,但人民要正常生产,人民不希望打仗,军队也不爱打仗。

在将美国社会的所见所感传递给母校、同学、家人的同时,作为“文化交流大使”的邢振铎也同样向美国人民传播着关于祖国的信息,在文章的结尾他这样写到:

作为中国的“文化大使”,在我的“任期”内,我尽力让美国人了解现在的、发展中的、日趋先进的中国。这之前美国人不知道中国人是否有辫子,是否各个武功高强,不知道中国人是否都像张导的电影里那样生活在破落的农村……当我的计算机老师评价我成功完成了中国使者这一任务时,可想而知我有多兴奋。

赴美归来

当小城的飞机飞上天空,邢振铎孤零零一个人离开生活了半年之久的地方,心里感到有些沮丧。回到阔别已久的学校,坐在曾经熟悉的课堂里,好像时空被瞬间挪移一般,邢振铎感到有些不适应。在接受我的采访时,他回忆当时的情形说:“现在想起来,感觉当时还是很不成熟的。‘适应’了美国‘民主’的我感到国内教育的强制,所以一心只想再出国。”

这种心态直接影响到了邢振铎的成绩,甚至回国之后第一次参加学校考试,他竟然考到了班级的四十多名。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儿子的厌学情绪让母亲担忧,她急着找到邢振铎的班主任张卫国老师,虽然张老师当时刚刚大学毕业,教龄还不长,但他给了宁晓辰一个十分肯定的答案:“没事,半个月孩子就过来了。”其实,张老师的话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学校严谨的管理方式、争分夺秒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吸引并感染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孩子。仅仅半个月的时间,邢振铎的厌学情绪被母校充实的高中生活所取代,他的成绩每周都在向前迈进。

提起那段岁月,邢振铎说:“现在想一想,我非常感谢母校的老师们,是他们帮助我,鼓励我,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国内的高中生活虽然短暂,但却很快乐、很充实,和寝室同学半夜偷偷跑到厕所背历史的时光好像就在昨天。后来我自己也总结,虽然那样的教育给人很大的压力,但是当时自己不学习就真的不明智。好像晁错,虽然削藩是长治久安之策,然而看错了时机,不但招来九足之灾,还险些让景帝灭亡。能够适应当前情况和社会环境才是真理。”

虽然归国后儿子的成绩始终在上升,但是父母仍然担心他能否适应中国高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