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挥幸餐�膳碌模�谑蔷头⒚髁艘恢挚傻鞯摹薄Mü�蜃ㄒ等耸壳蠼毯投啻窝芯渴笛椋�庵志惨舳��沼谑灾瞥晒Γ�诟改傅墓睦�拢�2004年李沫思将这项发明成功申请了专利。

让孩子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4)

个性女孩——走自己的路

在本书所写的十二名学生当中,李沫思无疑是最具个性的一个,正像母亲说的那样:“沫思这个孩子的特点就是喜欢自由发展,不喜欢受限制,别人曾经这样说过。沫思想做什么不是我能左右的,个性特别强,她总是争取去说服别人,你却很难说服她。”

在母亲的记忆中,没有一件事是女儿在他们的逼迫下不情愿而做的。“我们从来没拿沫思当小孩,至少没让她感觉到,这增加了她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这与中国的传统观念相悖,我们甚至受到周围亲戚的批评。”有时为了在某件事上达成共识,一家三口要去咖啡厅认真讨论,在沫思看来,这样比较正式和平等。

兴趣广泛的李沫思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母亲回忆说:“沫思接触外国文化特别多,当时她在看李安拍的影片《断背山》,我问她‘看什么呢’,她说‘看《断背山》’,我问她‘什么内容的’,她说‘两个男人的故事’,我觉得她的意思就是‘怎么样,不能看么’。”于是母女俩就围绕同性恋问题展开了辩论,李沫思认为爱存在于各种形式及不同的对象之间,只要真诚就合理,同性恋不应该受到歧视,母亲对女儿的说法感到震惊,然后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坚持说这是一种错误的性选择,最后的结果是谁也无法说服谁。母亲说:“沫思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愿意让别人来干涉自己,她总有自己的想法。”

李沫思的个性和成熟还体现在她在很多事情上的执着。

她曾经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写过信。那是李沫思上高中时候的事,“她说现在有很多节日,而互联网的出现让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将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应该有一个互联网日”。有了这个想法,李沫思开始广泛查阅资料,最终选定了两个日子作为“世界互联网日”,并且写信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期间,沫思还曾经把写好的英文信件拿给外籍教师帮忙修改,但是信件发出去多日还没有回音,她于是又在网上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了一封信:我曾经请某某人帮忙修改,如果有类似的申报,这个版权应该是属于我的。“这孩子真是很有个性,她居然还能想到著作权。而且我觉得沫思这点比较好,一件事如果万一能行她就会去努力。”母亲这样评价女儿。

虽然母亲说,她觉得女儿的想法比较幼稚,但经过我们的调查,目前的“世界互联网日”(OneWebDay)创始于2006年9月22日,由纽约Cardozo法学院的副教授Susan Crawford成立,并且得到了包括互联网创始人Tim Berners…Lee爵士,以及Craigslist创始人Craig Newmark等重量级人物的认可,距今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而此前,李沫思就已经给联合国写信提出了这一建议。虽然,这个普通中学生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得到联合国的回复,但我们仍然会记得她为“世界互联网日”的设立所做出的努力。

家长,跟孩子一起成长

青春期是一个隐藏着诸多问题的特殊时期,孩子们经历着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萌动和蜕变。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青春期的困惑和问题越来越多,早年间那种粗放式的青春期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的心理需要,这又为家长和学校提出了新的课题。沫思的母亲对此的回答是:让我们跟孩子一起成长。

2000年,李沫思以排名全校第二、班级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实验班日语班。“中学阶段,是孩子的青春期,对于沫思这种思维活跃、个性较强、关心社会问题的孩子来说,这期间的反应会很明显。”母亲清楚地知道女儿的优秀不是一成不变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她是否能够经受得起挫折的考验呢?“沫思小时候一直认为自己是天才,但是到初中以后,我感觉到她肯定要面临挑战,虽然沫思一直很出色,但优秀的孩子汇聚在一起,其中肯定不乏更出色者。”不久,母亲的担忧得到了验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让孩子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5)

“当时沫思的成绩到第五名的时候她就受不了了,其实第五名也不错,但她就说自己笨了,不是天才了。”上中学以前,李沫思的学习成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