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С觥S幸惶欤��凇杜υ际北ā飞隙恋揭欢位埃�醋訥oogle在报纸上对它的新Chrome浏览器的介绍,文中认为Google需要控制自己的命运。他说,这句话是其中的精义所在,出版商也应该像Google那样行动,要控制自己的命运。

里克·斯默兰(Rick Smolan)因制作《美国24/7》一书而闻名遐迩。这本书用1000名顶级摄影记者的图片详细记载了美国人一周的生活。斯默兰已经发现了另外一条支持他那华丽昂贵的摄影图书的道路:赞助。“为什么?”斯默兰自问自答,“因为没有出版商会出版我们的第一本书《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天》(A Day in the Life of Australia)。我们访问了澳大利亚的工商界,然后自费出版了这本书,可喜的是,它长时间成为澳大利亚畅销书榜上的第1名,卖出了20万本——在这里的市场上,赢得1万本的销量就算畅销书了。”最近,他又制作完成了《美国人家》(America at Home)和一个英国副本,每本下面都有明显的赞助商名字——宜家(Ikea),其实宜家几乎没花什么钱。(斯默兰还有另一个革命性的想法:读者们愿意花钱去购买封面上印有自己照片的任何一本书。)

为什么图书不应该像电视、报纸、杂志、电台和网站那样得到广告的支持呢?与电视广告打断节目的播放进程或条幅广告在网页上向你不停地闪烁相比,图书中的广告不会那么惹人厌烦。与在《商业周刊》中我写的报道之后插入广告相比,在本书中插入广告会更加烦人吗?你必须得告诉我。如果我的这本书有一个或两个赞助商,你会如何看待我的工作成果?如果戴尔买了一个广告——毕竟,我确实为他们的现在说了好话——你会怀疑我卖广告给他们的动机吗?我担心你会的。如果是一条Google的广告又会怎么样呢?这显然不会有作用。雅虎?哈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也帮助它支持它,还会有谁想与你交流吗?还有谁会把本书中的思想与自己联系起来吗?如果赞助的出现降低了书价,会不会对你的思想产生影响呢?从出版商的角度来看,这会降低风险,增加利润。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意味着图书的成本下降,所以能卖出更多,书中的思想也能传播得更远。(到我的博客来吧,让我们继续争论平装本中的广告问题,或许我们能在eBay网上拍卖掉几页。)

所有这些模式仍然忽略了来自互联网的最大挑战:免费。免费将毁掉出版业,就像它已经毁掉了音乐产业一样,对吗?也许不对。或许免费恰好能拯救出版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一章 媒体(14)

我认识的最Google的作家是保罗·科尔贺(Paulo Coelho),他也正好是当今世界仍然健在的最成功的不朽的作家之一,他并不反对卖书。他已经卖出了令人惊骇的1亿本小说,他估计应该还有2000万本盗版书在那些蔑视版权的国家被印刷出来。尽管如此,科尔贺仍然相信应该放弃网络版权,供人免费阅读。他自己其实也是个盗版者。

科尔贺在俄罗斯认识了免费的价值。在那里,他一本书的盗版译本被放到了网上,结果,他的正版书的销量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就从3000本蹿升至10万本,然后又蹿升至100万本。“所以我得说,这可能是那个盗版译本的功劳。”科尔贺在他的巴黎寓所中告诉我,“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英国人、挪威人、日本人和塞尔维亚人中间。如今,当图书以硬拷贝的方式发行时,销量是颇为可观的。有证据显示我又做对了。”他相信,这种盗版行为帮助他变成了当今还健在的译作销量最多的作家。

各种盗印版本对科尔贺的帮助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他把这些盗版书也链接到了自己的网站上。在2008年慕尼黑的博达数字·生活·设计大会(Burda DLD conference)上,我遇到了科尔贺,他吹嘘完自己的开放胸怀之后,接到了一个来自简妮·弗雷德曼(Jane Friedman)的电话,当时她是科尔贺的出版商哈珀·柯林斯的总裁。“与她谈话我吓得要死,因为我知道什么正在到来:暴风雨。她说:‘我有个问题找你。’”弗雷德曼抓到了科尔贺的自我盗版行为——她发现,一本被科尔贺链接的盗印嫌疑版本上,竟然还有科尔贺自己的注释与纠正。她说:“保罗,快点吧,别骗我了。”他尴尬地承认了自己自我盗版的行为,但是他也承认,他的任何一本书都能承受让盗版下架所带来的影响力损失,因为这些书已经拥有了广泛的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