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 (第1/4页)

那青年大喜,道:“小人不知。莫非这山上果然有神仙?”

程钧再次无语,不解道:“你连有没有神仙居住都不知道。为什么在此地叩仙门?”

那青年道:“回禀仙长:小人一心想要求仙问道。自十岁出家门以来,逢山便叩,遇峰则攀。已历经十五年。叩山千余座矣。只是小人机缘不足,遍寻群山不果。即使偶然遇到神仙,也尽都是无缘。许是小人资质低劣,前世也没带来来造化根基,因此与仙道无缘。但小人总不肯死心,只盼哪一日缘法到了,或能被哪位仙长收下。做个端茶拂尘的道童也是好的。”听他口吻,也不全是个乡野山民,似乎还读了些书,说话甚有条理。

程钧闻言,虽有些气馁,也不禁感其诚意。叩仙门本已是一件难事,需要极大的决心和毅力,但有这般毅力的人其实也不少,昆仑界就不知道有几万凡人如此拜山。但像他这般十数年如一日的。真是难得。程钧虽然觉得此人有些执迷。但道心坚定,却是绝无可疑。

他打量了一下那青年,见他也有六分仙骨在身。目露灵醒之相,不由暗想道:仙缘一物,确实飘渺。尤其在昆仑界,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像他这般资质也过得去,向道之心又这般坚定地,却还是求道无门。世间还有许多人品难堪,心思邪魔甚至连求道之心也惫懒之辈,轻易得了仙缘。别说别人。就是我前世,还不是不经意间……

想到这里。程钧突然灵光一闪,道:“原来是你。”说着降下飞剑,落在那人面前。

虽然前世从未和这个常生说过一句话,但是此人确实在程钧的修道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程钧就是被此人引上修仙路的。

当然,常生与程钧并无师徒之谊,但程钧确实是在他的尸体上,找到了自己第一套修仙的法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慢慢修道路的。

若按照前世发展,那应该是二十年后,程钧已成了一代武林高手,在战火纷飞的北国求存。一个偶然的机会,程钧发现了一个修士尸首。他也不知那人是哪里来的、什么道统出身、怎么死的,反正他当时混得与强盗相仿,离着无恶不作也不差什么,谋财害命也没少做,何况是送到自己眼前的尸首,自然也里里外外掏摸了遍,除了些金银,就搜到一本道书。

当时程钧也没怎么看重,只揣了金银。但是机缘巧合下,发现道书上有写经脉真气之类,似乎与武功相仿,也就修炼了一遍。现在想来,那确实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机缘。寻常金银财物,拿了也就拿了,但仙缘不同其他,冥冥中有一丝天意在,程钧再次看见他时,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来。

斗转星移,时移世易。当程钧再次回到前世,他已经是一位颇有根基的修士,这常生却还在为一线仙缘苦苦追寻,不得不说命运奇妙,更胜梦幻。

那常生见程钧盯着他,久久不语,福至心灵叩首道:“弟子久有向道之心,还望仙长收容,愿为仙长洒扫执壶,侍奉左右。”

程钧深深一躬,还了一礼。这倒并非是这一次叩拜的还礼,却是为了前世一丝仙缘,该当有此拜。

那常生见程钧如此客气,又是惶恐,又是欢喜,一面道:“小人不敢受仙长的礼。”心中却暗道:这番成了!

哪知程钧轻轻一叹,道:“可惜了,机缘不到。”

所谓机缘,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到正确的人,才有机缘之事。如今程钧在昆仑不过一介区区过客,又有事情在身,怎能还收容弟子道童?天时不予,人也无法勉强。

不过,到底也算一段因果,程钧想了想,道:“我去上面看看,若果然有同道在此,当为你求下一段机缘。倘若山上是空的,那么再寻他处吧。”也不等常生回答,一路上行。

那山峰并不高,不过片刻时间,程钧已经到了山顶。放眼望去,只见一片光秃秃的青石,并无半分人烟,更没有洞府之类修士的痕迹。他熟悉阵法,知道这并非有人掩藏痕迹,是确实没人。这也是寻常,昆仑界修士虽多,也抵不上山头多。那山虽然长得像神仙洞府,但神仙不来,也徒唤奈何。

程钧也是发愁。他找修士的心情急迫不在那常生之下,坐在山巅环顾,四周山势起伏。却都是歪瓜裂枣的劣山。修士选洞府的眼光虽有差别,但品味大差不差,绝不会屈就那些山地的。

出神了片刻,程钧灵光一闪,道:“是了,可以问他。”连忙御剑下山。

来到山腰,只见常生犹自一步一叩。缓缓攀登,并非因为程钧的出现稍有歇息,不由得暗自赞道:此人向道之心坚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