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这话说得孟知微心里一动,不禁脸颊飞红。赶紧转移话题道:“你明天就要出远门,要收拾的精神点。先洗洗头,洗完了我给你栉发。”说罢,便进了东厢房。

萧玄衣洗过头,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等头发干了,孟知微便用梳子一下一下地给他梳头。萧玄衣懒洋洋地:“真舒服。”

“那我就给你多梳一会儿。”

萧玄衣眯着眼睛,把头往后一靠,靠在孟知微的身上,孟知微也没有避开。过了一会儿,萧玄衣问道:“你用什么香料洗的衣服,怎么闻着你身上香香的。”

“你又瞎说了,谁舍得用香料洗衣服。”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话,足足梳了半个时辰。

银子还剩下三十多两,萧玄衣就拿了一个十两的银锞子。孟知微让他多带点,萧玄衣死活不肯。说得急了,索性搬出看家本领:“别忘了我是什么出身,带着银子闯荡江湖,传出去让同行笑话。”孟知微只好作罢。

临行这一天,萧玄衣收拾的干净利落,一袭皂袍,头上挽了一个坠马髻,脚登抓地虎快靴,背插长剑,简直比大侠还帅。

出门在古代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出远门。因为交通不便,光路上都得走好几个月,一年、两年回不来。稍微发生点意外,比如盘缠丢了,或者路上病了,也可能一辈子回不来。

所以古人对出门非常重视,送别的程序一整套,先是请客吃饭,席间吟诗作赋,选个黄道吉日,祭拜路神,最后就是短亭长亭地送。

萧玄衣没什么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送到村口,就回去了。孟知微倒是一直跟着走了很远。

象煞了《梁祝》里面的十八里相送。两人各怀心思,默默无言。

“再要送下去,就到河东了。”萧玄衣强笑道。

“路上保重!”孟知微停住脚。

“知道了,回去吧。”

“你先走。”孟知微坚持要目送一程。

“我走了。”萧玄衣摆摆手,转身大步而去。

萧玄衣渐行渐远,孟知微忽然想起一件事,大声喊道:“有空多看看郎中!”

萧玄衣回过头来,将手挥了两挥,也不知听清没听清,接着掉头而去。青天白云,芳草离离,不多久,一道背影消失在红尘里。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二十章 少年游

李鸦儿为什么要出这么多钱聘请萧玄衣呢?要论其中的缘由,还得从唐朝的兵制说起。大唐开国以来,实行的是府兵制度。府兵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寓兵于民。

唐朝将天下划为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每个府任命一个折冲校尉。府内的农民年满二十岁以上,都有义务服兵役,折冲校尉便在府内挑选一千名身体强壮的农民,作为府兵。在农闲季节练习格杀、战阵。农忙时照旧耕田种地。府兵的任务基本上有两个,平时轮番戍守边疆,战争时则由朝廷发布条文向各府征调,组成几十万的作战军团。

到了唐朝末期,藩镇割据,各镇的节度使由朝廷赐给旌节,开府建衙,掌管一方的军政。为了卫护自己的官邸、衙门,节度使们便招募健儿,充当衙兵。这些兵不同于府兵,要由节度使按月给粮,给饷,是节度使的私人武装。

因为“衙”与“牙”同音。并且这些兵是节度使的爪牙。后来便演变成了“牙兵”。牙兵们由于脱离生产,成了专职兵,每天操练,所以十分精锐。

最为著名的牙兵便属魏博军镇,当时有“长安天子,魏博牙兵”的说法。牙兵发展了上百年之后,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甚至对抗朝廷。节度使依靠这些牙兵,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所以每个节度使上任以后,都要发展自己的牙兵。

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因为讨平庞勋有功,便被朝廷封为大同军节度使,治所在云州,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附近。当了节度使的李国昌,也开始招募自己的牙兵。

李国昌是沙陀人,沙陀是一个很小的部落,跟吐蕃,回鹘,党项,鞑靼这些大部落没法相提并论。讨平庞勋的时候,李国昌将族中丁壮凑齐了也才不过三千骑兵。

要想强盛,单靠本族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打破种族的限制,融合别的民族,才有机会生存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李鸦儿要跑到夷门去招募牙兵。

夷门属于宣武节度使的辖区,李鸦儿这么做无疑是挖别人的墙角。这样的事情藩镇之间非常忌讳,有时不惜兵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