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 (第1/4页)

后来金熙跟金子琳念叨起来老太太的嘱咐,金子琳也差点窜上了房:“咱们老太太这是想干什么?大房的事儿作甚叫咱们二房掺和,何况咱们俩还都是没嫁人的姑娘家”

等金熙讲了讲老太太的苦衷,金子琳沉默了半晌,也不得不答应了。说什么大房二房的,毕竟现在还没分家呢,大房不好过,哪有不连累二房的道理,何况……大姐金子音没准儿还会嫁给卓文的大哥,眼前这个忙儿,该帮就帮吧。

再说了,当年二房不大清净,大房确实曾经恨不得远远躲着,现如今她们却不能跟那个假装胆小怕事的大伯娘学,没一点大家之气,多叫人笑话。

“若不是怕大房越过越不像样儿,再连累弟弟妹妹们的婚事,我才不答应管这事儿”金子琳愤愤的跑到老太太跟前儿吐槽,倒把金熙和老太太都笑了个倒仰——明明越来越懂事的金子琳,嘴上还是这么不饶人。

跟老太太念叨了念叨二嫂韩素芬在医院一切都好,小侄女的一头乌发爱煞个人儿,金熙就笑着给大太太递话儿:“等明天接了我二嫂和小侄女回家来,安顿好家里的事儿,我就叫上我三姐跑一趟京华女校。老太太和大太太就等着听我们的回话儿吧。”

大太太这几天其实很想给金子琳和金熙示一下好。又一想这好像给三丫头六丫头封口费的样子,再加上她也担心那杨青妤名不符实,真弄巧成拙反倒是害了予豪,这才勉强忍下。

如今听金熙这么安慰她,大太太悬了好久的心也算落下了一半,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想着不如晚上嘱咐五丫头两句,叫她到含香馆去跟六丫头暗示一下才真正放心。

大太太不要求别的,只想叫金熙把那些打听到的、小小不言的小毛病替杨青妤掩饰下,千万不要回到老太太跟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再一想五丫头金子明,大太太一阵头疼。那丫头整日里没个心计大大咧咧的,交代她的事儿她能办得好吗?

金熙哪里管大太太东一下西一下的神态变化,既是已经跟老太太说罢了医院里的事儿,也就起身告辞了。老太太知道她还惦记着她娘那边,也就随她去了,又嘱咐她说,若嫌小轩儿吵得慌,就叫奶娘带着他来这边用晚饭。

“轩儿都四岁了,也该学着懂事了,我就叫他跟着奶娘在他自己屋里吃,省得过来闹的祖母头疼。”金熙婉言推拒了老太太。

说起这个弟弟来,金熙又是一阵闹心。本来说上了秋就该教轩儿习武了,四岁多的孩子总不能还是天天扎马步吧。可是她娘如今又是才生了子珊,看来这教轩儿的重任又落在了她身上。

这孩子可是满金家里、金熙最怕的人了,她只要稍微跟他一立睖眼睛,他立刻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跑到爹娘跟前儿告状,也不知都是跟谁学的。叫她教这么个小祖宗,还真不如叫她去带子珊那个小奶娃儿。

就这么一路心里嘀咕着,金熙到了她娘的房里,问了问她娘可好,子珊闹人不闹人,稍微坐了一会儿就回了自己的小院儿。

如今在含香馆伺候的,是丁妈新买回来不满三个月的两个小丫头:柠檬和红茶。丁妈把她们带进金家,领到金熙跟前儿时,金熙正在喝柠檬红茶,什么沾点儿文气的名字也懒得想了,随口就这么叫了起来。

柠檬略大些,今年十四岁,红茶才满十一岁,跟金熙初离东北到京城时一个年纪。两人是亲姐妹,老家在东北,金熙听见久违的东北口音甚感亲切,当场就拍了板把两人留下。

若说这年代,哪里还有几个死契的丫头好买。只因这两个孩子已经成了孤儿,说是两人的爹娘赶着车去贩牲口,遇上了受惊的马群……家里的薄产早被叔叔伯伯惦记上了,爹娘才一入殓,家财早被一抢而空,哪还有姐妹俩的活路儿?

姐妹俩为了不被叔伯们卖到青楼去,半夜里逃离了老家,一路讨饭一路走,谁知道就误打误撞来了京城,为了求口饱饭吃、不得不相携着自卖自身成了丫头。

金熙当时这叫一个叹气啊,原来这世上永远只有更可怜,没有最可怜……

她才进院门儿,柠檬就迎了出来:“姑娘回来啦?正巧有您的一封书信才送进来一会儿,我给您放在书房了。”

听到这话儿,金熙便嘱咐待会儿再摆晚饭,若是东北舅舅来的信,她还得赶紧先把回信写了。洗了洗手脸换了衣裳,她就进了书房去书桌上拿信,拿起来一看寄信人处却有些惊讶。

这哪里是舅舅或者武军师来的信啊,分明就是乔。可他到底有什么事儿是打电话说不清楚的,还要写封信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