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永远停留在原地礁石之上。伴随着高峡出平湖,滚滚长江被驯服成了温顺的库水,江面更宽,灯把船也比以前更多。据老辈人讲,江南两座新旧宝塔,原是为镇慑江里的水妖而建,因为早先涛涛的江水每年都会吞没几艘过往的船只。现在想来,那一个个灯把船才是护江的卫士。

站在新宝塔的山顶上,放眼望去,长长的江水,南北两岸的灯把船,南岸红架,北岸白架,象两条长长的卫兵队,将宽宽的水域分割出安全行船区。不管时光如何轮转,不管环境如何变迁,那一个个灯把船依旧不挪半步地信守自己的信念,坚守着自己的位置,行使着自己的使命。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 又是李子芬芳时

初夏时节,太阳有些炙热,雨水也如那延绵的山丘隔山岔五地此起彼伏,在这阳光和雨露的滋养下,桃李绽放出缕缕的芬芳。而特别特别开心的是,就在这两天,我又吃到了故乡青青的、甜甜的、香香的李子。

昨天中午接到母亲电话,让我们几兄妹今晚下班后去她那吃晚饭,并提李子回家。原来堂弟从老家带了一大竹篮李子到母亲家,再让我们去分拿。母亲在电话里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哥嫂和妹妹们都已答应了回去吃晚饭,让我也一定回去吃晚饭。当然我不会拂母亲的好意,有吃有拿,又能陪陪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下班时大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冒雨赶到母亲家,两妹已回来,正圈坐在沙发上聊得起劲。门边满满一篮子的李子散发着阵阵清香,抓一个等不及清洗就塞进嘴里品味那熟悉透顶的芬芳。进得厨房,母亲正在忙碌着,搂着母亲微佝的后背,母亲兴奋地说买了好吃的放在饭厅桌上呢,这儿只炒回锅肉和素菜。并放下手里的活,拉我到饭厅看刚买的卤鸡翅、卤鸭子、泡凤爪,还有拌豆干等等,我惊奇母亲怎买这么多,母亲笑着说哥嫂临时有事不能回来,但堂弟和堂妹夫要来吃晚饭,并特别说明开饭前要留一些让我打包回家给女儿吃。对于母亲的安排,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饭桌上,打工下班的堂弟、堂妹夫两人脱掉透湿的雨衣,和父亲三人高兴异常,迅速喝完整瓶的稻花香和两罐啤酒,我们聊着老家那一颗颗各具口味的李树,聊着小时候的那些无花果、板栗、拐之、柑橘等果树的老去,还有小时候的趣事,老家亲戚朋友的近况,以及现在孩子们上学升学事宜。堂弟说今天带来的李子是老家最好吃的一颗李树上的,那颗树是我们离开老家后才长大,以前的老树早已不挂果,即使没被砍掉,也只能在艳阳天给坝子一片阴凉。光阴荏冉,一晃父母已显老态,我们人到中年,看着堂弟额上的笑纹,父亲头上的缕缕白发,不禁感慨岁月催人。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堂弟他们得骑摩托车回老家,女儿也打电话来催我。父母给堂弟硬装了一个大西瓜,送走他们,母亲取来塑料袋给我和妹妹,我们一人装了半袋李子,母亲又特别给我装好凉菜,父亲深怕母亲不周,一再提醒别给我女儿的菜装掉了。妹妹觉得母亲做的饭特好吃,母亲就给她装了半袋白花花的大米让拿回家吃,并解释是农村亲戚送来的。对于每次回母亲家,我们几兄妹都是各取所需。不管是母亲做的泡菜、豆瓣浆还是香肠、腊肉,还是农村亲戚送来的新米、时令瓜果蔬菜,甚至鸡蛋等,父母只要感觉是我们喜欢的,或者认为是我们适用的,无论多与少,都毫不犹豫地给我们装好带回家,因此每次走,总不会空手而归,有时量大沉重,父亲还会亲自送上车,并一遍遍地叮嘱我们做法用法等注意事项,汽车离去时总会看到单薄的父亲挥着手渐行渐远。看着手里提的香李,想着父母无私无尽的爱,眼睛总是一次次地湿润。

回家洗了一碗李子,一家子一口气就吃完了,一边赞着家乡李子的美味,一边喊着肚子吃撑了。第二天上班,带了一袋给同事们尝鲜,个个赞不绝口,说吃遍街上李子,未曾遇此佳味。有个同事边吃边称道这李子看着爽,吃着香,品着甜,不含一点杂涩味,还真有点三月不知肉味的架式。

浓浓的故乡情意,深深的父母鸿恩,点点滴滴,全浓缩在这家乡的李子里,融进这香香的李子里,揉进夜晚甜甜的乡梦里。 。。

2 黄桷兰香

初夏时节,黄桷兰花香从晚春的若隐若现到时下的满街飘香,惹得我每次上街总是要挂一串回来,一串虽然只有两朵,却能让我一整天都沐浴在淡淡悠悠的清香中。不过今年的黄桷兰花于我却有两次不同的经历。

上周,我去医院做例行复查身体,因为要赶回单位开会,所以去医院特早,但看到早市花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