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溺爱是家庭教育的最大陷阱,是造成孩子长大后一事无成的罪魁祸首。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不关心别人、缺乏起码的责任心和自制力、任性蛮横、依赖心理严重、胆怯退缩等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帮助孩子纠正这样的状况,则会后患无穷。

父母的责任绝不是如何保护孩子不受伤害,而是要教给孩子认识世界、应对各种困境的方法。因此,父母应尽可能地为孩子创设各种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鼓励孩子,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培养他们独立自强的精神。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切被给予的时代。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教会他们生存、生活以及创造的能力,而不是对孩子满足、娇惯、溺爱和放纵。

因此,父母要学会理性地爱孩子,把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半,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发展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的平台,才能培养出更多像王宏江那样的健康、独立、自信的优秀孩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3章 人生路,自己走(2)

【建议父母的妙招】

藏起一半爱,不是割去一半爱,而是更理性、更科学地爱孩子,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因为这样的爱让孩子成长,而不是受伤和毁灭。

支招一: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

方法示例

马卉霞的妈妈自从马卉霞上幼儿园开始,就规定她自己的手帕自己洗;从四岁开始,就让马卉霞负责倒垃圾,每天和妈妈一起打扫卫生。五岁后,让马卉霞到职工食堂为全家人打饭,也不告诉她应该买什么,让她自己看着办。

开始的时候,马卉霞不是买多了就是买少了,妈妈就提醒她要买合适的量,不久,马卉霞就自己摸准了全家人的饭量,买来的饭菜刚好能够吃完。六岁后,妈妈就让女儿单独到附近的商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上学后,无论书包多沉,妈妈都让女儿自己背。马卉霞的乖巧懂事让认识她的叔叔阿姨十分赞赏,他们总是用羡慕的语气对马卉霞的妈妈说:“你的女儿真懂事,你把孩子教育得真好。”

操作提示

父母的首要任务是教孩子学会自己判断、抉择,从而去把握未来的人生。因此,父母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不要因孩子小,能力弱,心疼孩子而实行包办代替;也不要怕孩子做事费时间,惹麻烦,图省事而包办代替;更不要怕被人误解为不心疼孩子而去包办代替。如果父母能够放手让孩子从小学着做事,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有责任感的独立自主的人。

支招二:不给孩子搞特殊待遇

方法示例

林西同是独生子,平时,父母、爷爷奶奶等都以他为中心,事事都依着他,吃东西也是让他最先吃,吃最好的。有一次,林西同的奶奶生病住院了,妈妈带着林西同到医院去看望。坐下后,妈妈削了一个苹果正要递给奶奶,林西同看见了,伸手把苹果夺了过来,还对妈妈嚷道:“应该先给我,你怎么先给奶奶吃了?”妈妈愣住了,对儿子的行为很是惊诧。

回家后,妈妈反思了自己,认识到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有误。于是父母开始注重对林西同进行尊重长辈和他人、不以自己为中心等如何做人的教育,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也逐渐在行动中加以改正,从此,林西同变得越来越受人欢迎了。

操作提示

有些父母天天围绕着孩子转,对孩子特别关注,经常给孩子搞特殊待遇,这样的孩子会存在严重的自私心理,进入社会后不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所以,父母应让孩子具有平常心,让孩子在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中身心健康地成长,拥有自信、开朗、达观、积极的阳光性格。

支招三:不为孩子的过错找理由

方法示例

军军今年上初二,是一个人见人怕的班级“班霸”。他在班上打人,欺负女同学,甚至旷课,打群架。军军之所以这样,是父母对他长期的溺爱造成的。

某次班主任就他在班级打人的事,约军军的父亲谈话。面对多个孩子的指认,军军与他的父亲都不承认有这样的行为,军军父亲还认为班主任的教育存在问题,当着孩子的面,对班主任大呼小叫。

操作提示

父母如果今天为孩子的行为推卸责任,那么总有一天,会让孩子以沉重的代价为自己的行为埋单。父母千万不要为孩子的过错找理由,而要教育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学会道歉,成长为一个健康向上的、有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