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会,要不然“朱门里”住的同志们早给他发请柬了,哪里还用得着他发愤蛀书考进士呀。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宋之问:人可以无耻到我这种地步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宋之问(656?-712),又名少连,字延清,山西汾阳人(也有人说他是河南灵宝人)。他的父亲宋令文是个牛人,有文才、善书法,还力大如牛,被人称为“三绝”。宋令文老先生有仨儿子,之问、之悌、之逊,分别以诗文、勇力和草隶闻名,人谓各得其父一绝。当时,宋之问与沈佺期两人齐名,二人并称“沈宋”。可惜,哥俩都是烂人。

宋之问学问确实不错,早年跟神童杨炯共事,杨神童对他也是挺佩服的。有一次武则天带着一帮大臣去龙门公费旅游,搞了一个诗歌大赛,锦标是一领锦袍,谁先写好诗谁得。左史东方虬才思敏捷,捷足先登,武则天很高兴地把锦袍赏给了东方虬。东方虬锦袍穿在身上还没捂热呢,宋之问的诗也写成了。武则天一看,咦,虽然宋先生作文的速度比东方虬慢了那么一点儿,可那质量却高了不少。于是,武则天夺过东方虬的锦袍,改赐宋之问。

武则天真是小气,锦袍都赐给东方虬了,还把它要回来。不就是一领锦袍么,就是皮尔·卡丹牌也值不了几个钱嘛,一人送一件你会死啊?不过,武则天搞中华诗词大赛倒是使臣下大都学会了写诗,而且他的儿子也继承了她赛诗的传统。中宗景龙三年,李显也组织大家赛了一次,大赛组委会主席便是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大臣们交上诗卷后,婉儿开始评议。她站在楼上,把看不上眼的烂诗都扔下来,纷纷扬扬跟雪花一般,一会儿手头就只剩下宋之问和沈佺期两个人的试卷了。过了一会儿,沈佺期的诗也被扔下来,宋之问先生光荣地获得了文学大奖。上官婉儿评议道:“沈、宋二人的诗都好,难分伯仲。不过,沈佺期最后写道,‘微臣凋朽质,羞睹豫章材。’文气到此已尽。宋之问结句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有点余音袅袅的味道。”一番评骘,公允得连落榜的沈佺期都心悦诚服。

古人说“文如其人”,说这话的人肯定没见过潘安仁,也没见过宋之问。宋之问看到武则天的北门学士颇有权势,也想混进去捞点政治资本。可是武则天嫌他有口臭,不要。蛀书以前听说大学生们时兴毕业前整容,颇不以为然,看了宋之问的故事,我决定不再对此发表意见了。攀不上武则天这棵大树,宋之问就改而拍她的小白脸张易之的马屁,乃至心甘情愿地为张易之捧夜壶,把全天下的士人都恶心坏了。张易之就是那个时候的超女,红得快,败得也快。小白脸一倒,宋之问就倒霉了,被撵到广东罗定,天天吃穿山甲。在罗定过了几年苦日子,宋之问受不了,私自逃回洛阳。途中写了首诗,说是“近乡情更怯”,好一副可怜兮兮的糗样。在洛阳,宋之问躲在张仲之家,惶惶如丧家之犬。张仲之此时正跟驸马都尉王同皎一起商量如何革武三思的命,估计张仲之先生以为他收留了宋之问,老宋应该不会这么忘恩负义吧,所以密谈这件掉脑袋瓜子的事儿也没怎么避着他。没想到,宋之问偷偷地叫侄儿把他哥俩给告发了,武三思一高兴,赏了宋之问一个鸿胪主簿。

卖友求荣后,宋之问颇得意了一回,官升了又升。可是狗改不了吃屎啊,朝廷让他主持科举考试,他却找考生家长要钱,把一些南郭先生招进来了。东窗事发后,朝廷把他撵到绍兴当政府秘书长。睿宗即位,厌恶宋之问名声太臭,又把他贬到更远的钦州,再后来干脆赏给他一壶药酒,超级无敌厚脸皮宋之问就这样报销了。

关于宋之问的无耻还有一段公案。据说当时另一位著名诗人刘希夷是他的外甥,刘希夷写 《代悲白头吟》 的时候,先写了两句“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很有点林妹妹 《葬花吟》 的味道),马上想起了潘岳曾经写诗给石崇说“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结果哥俩真的同一天被砍头的事儿,觉得很不吉利,于是去掉了;接着又写出了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于是刘希夷长叹道:“死生有命,岂由此虚言乎!”干脆把这四句诗全都保留下来。宋之问看见外甥写的东西,非常喜欢后两句,央求刘希夷把这两句让给他。刘希夷先是答应,后来却又把这两句拿出去发表。宋之问大为光火,把小刘骗到自家别墅里,让家奴用土囊把他捂死了。据傅璇琮先生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