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性子玩,终于玩出火来了。著名的肥佬、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不想做干儿子了,于是举兵杀入长安。唐玄宗跑得快,王维却被抓了活口。小安子其实比唐玄宗厚道,他最少不会亏待别人,谁想做官他都给,就连不想做官的王维他也硬要给。王维心里那个苦啊,不做小安子的官吧,小安子会砍人,做他的官又不爽(其实这个时候谁的官他都不想做了,还是做个死老百姓舒坦,反正他是士籍,不用交纳皇粮国赋,庄园里多收了三五斗也用不着为个人所得税头疼)。王维是个聪明人,找了个服药装哑的办法,白拿小安子的钱,却不给他办事。

很快,唐军又杀回来了,所有为小安子伪政府服过务的官员都受到严惩。王维运气不错,他有个好弟弟。他老弟王缙,也是收复长安的功臣之一,愿意用自己的功劳来抵消老哥的过失;而且在长安陷落期间,王维曾经写过 《凝碧池诗》 向皇帝表忠心。这就够了,大理寺宣布,王维被免于起诉。

这是王维命运最终转好的开始。银行家决定给王维更多贷款了,而且不用偿还。在此后几年里,王维官运亨通,一路升到尚书右丞。别看这右丞只是四品,却是尚书侍郎的副手,手下管理着兵、刑、工三部尚书,往实里算,便是宰相助理呢。

可是王维早就看破红尘了,正如他自己说的,“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富贵?富贵于我如浮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崔颢:审美洁癖之痛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704?-754),开封人,盛唐诗人。盛唐是一个盛产牛人的时代,似乎蹲在街角看蚂蚁搬家的三尺黄口小儿都能掸掸衣裾上的灰尘、擦擦流出的鼻涕,站起身来,朗声吟出一首惊世骇俗的诗。崔颢只是这诸多牛人中不太牛的一个而已:要不然,两唐书里他的传记怎么会只有区区四五十个字呢?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蛀书终于发现:崔颢先生患有比较严重的强迫症,说得具体一点,他患有审美洁癖。蛀书断定崔颢有审美洁癖,可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有强力的事实依据支撑。崔颢患上审美洁癖的直接肇因,是他的少年得志。他进士及第时的年纪跟王维差不多,大约是二十岁左右。宋人陈振孙说他是开元十年进士,元人辛文房说他是开元十一年进士,明人刻崔颢诗集,又说他是开元十二年进士。反正不管怎样,生于公元704年左右的崔颢,中进士的年纪肯定是在十八至二十岁之间。崔颢考上进士后,又顺利地进入官场,在相州任职。其间,这个二十出头的小毛孩还推荐相州地方一个叫樊衡的人考中了开元十五年的“武足安边科”。蛀书一直没有搞明白,这个刚出道的崔颢为啥就有这么大的政治能量呢?

又年轻又帅气还可能很有政治前途的崔颢中了进士后,成了京城里怀春少女们的偶像,美女们都争着想嫁给他。那段时间的崔颢,还真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最后,他从中挑了一个最靓的姑娘做老婆。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审美洁癖综合症开始初现端倪。他的审美洁癖,最明显的症状是对漂亮老婆求全责备。按理说,这个老婆不管是好是坏,总是你自个儿挑的,你得对人家负责吧?可是他不。在崔颢看来,最好的老婆永远都是下一个。所以,几年时间里,他的老婆换了一茬又一茬———有人说是四茬,也有人说是五茬。史书里说他“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这些写史书的鸟人很不负责,居然也不说明崔颢是怎样“不惬”的;咱们不妨以最坏的恶意揣度,这个“不惬”的原因,很可能是老婆说话大了点声,或者不是双眼皮儿吧。反正很鸡零狗碎。

其实崔颢本人也不是个什么好鸟。他喜欢喝酒使性子,还喜欢在周末的时候飞到葡京赌场豪赌一番。唉,没法子,人家崔颢是潜力股,所以敢不珍惜老婆。换了蛀书,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意向下嫁的,还能不当宝供着?换老婆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洁癖,极大地损害了崔颢的声誉,大家都说他“行履稍劣”,估计以后的美女对嫁给这样的老公已经是相当心存畏惧了吧?

不过,崔颢在写诗的时候玩点审美洁癖还是不错的。他早年的诗较为浮艳,很有点南朝诗歌的味道。可惜盛唐已经不再是一个欣赏轻靡诗风的年代了,所以这样的诗写得再好也不被人喜欢。有一个叫李邕的老家伙(他老豆更有名,是注 《文选》 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