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运�啻味岳盍指χ干B罨保�涞昧艘桓鲎鋈瞬恢液竦某裘�R蛭�飧龌得���盍指η瘫枳又�螅��匀坏貌坏教岚巍2还��粲笔孔鲅�适翟谑敲坏乃担���即�胶M馊チ恕P侣薰�拐呷氤��保�菩�谡绽�����翊停徊还�侣奕撕芄�郑��遣灰�鹨�票Γ���粲笔咳ジ��堑崩鲜Α�

萧颖士:差点被韩国人抢走的宝贝(2)

中书舍人张渐极力反对,所以最终萧颖士没有成行。萧颖士提倡古文,重视文章的教化作用,在古文运动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他的老师、朋友和学生全是当时名士,像颜真卿、柳芳、贾至等人,随便拿出一个,不是大学者就是高官。他的学生阎士和说:“即使是一个小孩,如果他曾经听过萧老师的课,你再跟他谈起曹植、陆机,他都会懒得理你。曹、陆算啥子嘛?”这话虽然有一定吹牛皮的成分,但还是有几分干货的。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萧家有一个下人,伺候了萧颖士十多年,好多次被萧颖士打得皮开肉绽。有人可怜他,劝他离开萧家另觅出路,这位老兄说:“不是我找不到新工作,只是因为敬重萧先生的才华,舍不得离开他呢。”您看,居然有人为了耳朵享福就不顾屁股受罪,不服不行呀。还有一个故事,跟萧颖士齐名的李华曾经写了一篇 《含元殿赋》,别人都说水平不如萧颖士,他不服气。于是攒足了劲儿,苦心孤诣地写了一篇 《吊古战场文》,再故意把它弄得脏兮兮的做成假古董,塞在一堆满是灰尘的书里,然后装着无意间发现了它,拿出来跟萧颖士一起读。萧颖士读了赞赏不已,李华先生满以为他上当了,故意拿出一副探讨学术问题的严肃派头来问:“你觉得今人之中,谁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萧颖士坏坏地笑道:“要是李教授你稍稍用点功,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了。”李华听了大吃一惊,才知道这样的小伎俩根本就瞒不过老萧的法眼。

萧颖士不但文章写得好,搞政治军事还很有一套。当年他看到唐明皇和杨贵妃宠爱干儿子安禄山,心中十分忧虑,对柳并说:“看来以后会有大问题。如果安禄山造反,恐怕洛阳会首先落入此人之手啊!”于是他借口身子骨不舒服辞了官,跑到洛阳附近隐居。不久,果然,渔阳颦鼓骤起。萧颖士立即从隐居地出山,拜见镇守开封的河南采访使郭纳,向他灌输了一大通对付安禄山的理论。可惜郭纳是个不识货的人,没把他的建议当回事。听说名将封常清此时正坐镇洛阳,萧颖士又打算去给封将军出主意。可是还没见到封常清本人,光看见老封带的兵军容不整,他马上就没了信心,赶紧南赴山南东道治所襄阳,投奔节度使源洧。源大帅还比较有眼光,委任萧颖士做自己的参谋长。安禄山派兵进攻南阳,源洧害怕了,打算放弃南阳、襄阳,退守荆州。萧颖士说:“近来大战费用甚巨,朝廷必须仰赖江、淮地区提供的粮饷和钱财,而从江、淮地区往长安转输粮饷,襄阳是要冲。所以,如果放弃襄阳,恐怕整个战事就将处于不利局面了。叛军现在主攻潼关,攻击南阳的肯定只是一股小部队。山南东道下辖数州,组织起数万军队,抵抗小股叛军的进攻当然不在话下。您怎么能够轻易放弃自己的领地,这不明摆着惹人笑话么?”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死守南阳不出。不久,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围城的叛军土崩瓦解,一切都如萧颖士的预计。可惜不久以后源洧去世,萧颖士落职,辗转流落到南京。永王李璘起兵,派人请他从军,并许以高位。萧颖士比李白清醒多了,宁可窝在家里抠脚丫子也不肯跟着李璘混。当时朝廷以盛王李琦为淮南节度大使,又怕小王子势力坐大,让他留在成都,只是派副大使李成式代理其职。李成式能力一般,难以驾驭这一带的骄兵悍卒。萧颖士赶紧给宰相崔圆写信说:“淮南地区地理位置重要而又民风剽悍,自古以来,中原大乱,此地必然盗贼蜂起。目前这里的形式不是李成式所能控制的,您得赶紧把盛王派出来。”不久以后果然就发生了刘展造反的事件。崔圆很佩服萧颖士的先见之明,再次让他到扬州做官。

可是萧颖士心高气傲,到任才一天又挂冠而去。最后,他悄无声息地死于汝南客舍之中。

杜甫:国家不幸诗家幸(1)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杜氏以西晋杜预为祖,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