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的银行帮他洗黑钱。因为钱,刘长卿又栽了;还好有人救了一把,才被从监狱里捞出来,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可怜的刘长卿,两次倒霉都栽在钱上,诬陷他的人也不会找个新鲜点的罪名,真没创意。他被诬陷的事儿后来成了一段典故,人人皆知。德宗建中四年,朱泚起兵叛乱,前开封市国税局局长包佶千方百计筹集了800万缗,准备让人押送到朝廷做军费。陈少游看了这笔巨款很眼红,让手下向包佶借200万缗花花,包佶不干。陈少游威胁他说:“你小子老实点,还有成为刘长卿的机会;要是不老实,老夫就让你做崔众!”(崔众因不肯给李光弼的军队提供军饷而被杀)您看,虽然大家都知道刘长卿是被冤枉的,但是,让你做个没有钱的贪污犯,那是抬举你呢。包佶听了吓得不行,只好听任陈少游把所有的银子都抢走。

因为个性刚强、与物多忤,刘长卿官场失意是不可避免的。高仲武说他“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话说得是没错,就是忒没同情心了。

刘长卿在大历年间诗名藉甚,诗名在“大历十才子”之上。这当然与刘长卿才思敏捷有关。他在江浙任职时,有一次在乌程开元寺与诗人李嘉祐等举办了一个文艺沙龙,著名女诗人李季兰是他们的座上客。觥筹交错之际,李季兰想跟刘长卿开玩笑,吟了一句陶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这是嘲讽刘长卿患有疝气。刘长卿不假思索,马上回敬了一句“众鸟欣有托”,当然,这句也是陶诗。“众”谐音“重”,意思是他患了疝气,###肿大,得弄个东西将它托起来,不然就很难受。如此回答,即不卑不亢,又出语成章,才思之敏,让人赞叹。

刘长卿自称“五言长城”,对自己的创作成就极为自信。时人常将刘长卿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他很不屑地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到处题诗,往往连姓都不写,落款只有“长卿”二字。为啥?因为地球人都知道长卿姓刘,根本用不着写。刘长卿之诗,虽然与十才子一样都喜欢描写山水胜景,但十才子基本上都是权贵的清客,诗歌中多是谀颂之辞;而刘长卿没有拍马屁的习惯,诗中写的多是自己的切身感受。他一生坎坷,诗中也就流露出三闾大夫式的怨愤。他有一首给女婿李穆的诗是这样写的:“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青苔”、“黄叶”,“柴门”、“贫家”,诗中的意象给人一种孤寒彻骨的感觉。刘长卿诗学王右丞,但气象格调不侔,透露出中唐的衰飒味道。“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境倒是高远得很,读完仔细一琢磨,便觉得有一股子凉气直蹿心底。他的诗歌气象衰颓,既与他的遭际有关,也是时局使然。他所自诩的“五言长城”,单就艺术品位来说,在那个时代确实不算自吹自擂。韩愈的学生皇甫湜便对刘长卿非常推崇,他曾批评某些才气小、口气大的人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皇甫的意思似乎是说,如果你能写出刘长卿那样的诗,你才有资格瞧不起宋玉,否则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

从刘长卿的诗来看,满纸孤愤、穷愁潦倒,没有一点有钱人的气质。真是枉做了两次“贪污犯”,冤啊。

陆羽:没娘的孩子是怎样自学成才的

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见过南楼玩月

雁声苦,蟾影寒。闻选疀牛�翁磋铩�

陆羽(733?-827),字鸿渐,湖北天门人。陆羽是个可怜的弃儿,姓什名谁都不知道。相传天门龙盖寺的智积和尚有一天在天门的西湖边上经过,听到小孩的哭声,于是把这个三岁的小朋友带回庙里养大。幼小的陆羽为什么会被父母遗弃呢?史书里记载说他“貌寝”,也就是长得非常后现代,就跟车祸现场差不多;俗话说的“三岁看老”,估计是因为他父母看见生了个丑八怪不好意思见人,才偷偷地扔在西湖边上的吧。长大后,陆羽给自己卜了一卦,得“渐”,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给自己取“陆”为姓,以“羽”为名,以“鸿渐”为字。乖乖,多么好听的一个名字,再加上“茶神”的名头,要不是史书上白纸黑字说他长得丑陋,蛀书还真以为他就是一个神仙似的帅哥呢。

养在和尚庙里,陆羽从小学的当然就是打坐念经了,青灯古佛,煞是难熬。九岁时,老和尚教他写字抄经书,小朋友却没头没脑地问:“师父,咱们当和尚的,活着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