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亚财政》内容简介

财政是关于财富的政治

“亚财政”是关于非正当财富的政治

本书通过一系列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故事,细致勾画了中国历史上奇特而诡异的政治现象——“亚财政”制度,这是一种亚生育国家正式财政制度而又不被国家正式认可的非正式制度,它身份尴尬,却影响深远:它使民众在缴纳“明税”之外还要负担“暗税”,其规模随岁月推移而逐渐扩大,终成农民不堪承受之重,当总负担超过中国传统农业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税负能力之时,“明税”所体现的博弈均衡终被打破,“历史周期率”问题也就在此凸现并发挥作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亚财政》相关评论

我一直以为,学习和研究历史之难,不在于史料难以收集,或难以理解,而在于如何通过史料的文字,读懂看不见的史料,立即史料背后的事实。尽管我们已经无法进入过去的社会,亲自发现或感受史料背后的事实,但通过认真的研究,还是可以复原出部分事实。这就是我重视《潜规则》的原因,也是我推荐《亚财政》的理由。

——复旦大学教授、著名学者 葛剑雄

本书以大量史料分析了明清时代“亚财政”这个十分突出而未被细致研究的非正式制度,把集体腐败的潜规则揭示得淋漓尽致。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是历史的注脚,认真研究历史上“亚财政”现象,对当今中国的公共财政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著名学者 邹东涛

《亚财政》目录

财政:关于财富的政治(代序)

货币换算说明

1 做官的“利钱”

——官崇拜与“隐性福利”现象

2 解释权力

——“合法伤害权”与“合理赐福/利权”

3 清官海瑞的私生活

——海瑞受穷的真正原因

4 穷京官的阔日子

——清代京官生活的真实图景

5 送礼政治

——送礼后面的政治规则

6 跑部钱进

——清代中央衙门的“部费”问题

7 分肥法则

——湖南醴陵漕案背后的政治法则

8 陋规战争

——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旧说法

9 陋规名色考

——明清官场的陋规名目

10 亚财政

——非正式财政的分配机制及其规模估计

11 吴思没说透

——吴思历史解释框架评议

12 李悝模型

——中国历史博弈的均衡和失衡

后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财政:关于财富的政治(代序)(1)

历史是一些记忆的碎片。拂去碎片上的尘埃,一览真实的底色,然后把这些碎片拼合成一幅比较完整的图案,使之呈现出动人的风景,这就是读史者的工作。不过,每个人捡到的碎片既不一样,拼合的方法也大有差异,所以拼合起来的图案并不相同,呈现的风景自然也各有特点。

本书的工作是力图拼合一幅名为“亚财政”的历史图案,记忆碎片主要来自清代的朱批奏折、内阁档案、史料笔记、方志谱牒、文集日记、经世文编等可资利用的一手材料。

所谓“亚财政”,是一种非正式的财政制度、一种亚生于国家正式财政制度(经制财政)的历史现象。之所以认为它是“亚财政”,是因为它具有三个特点:一、已经普遍化、制度化,而不是个人的、个别的行为;二、尽管已经制度化,但却不是正式的制度,并不是国家认可的;三、它和国家正式的财政制度如影随形,相伴而生。

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下级官吏给上司送礼是“亚财政”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咸丰年间的一位官员向皇帝报告说,在四川,基层官员都对给上司送礼深感痛苦,一个州县官员每年向总督、藩台(布政使)、臬台(按察使)以及他们的顶头上司道台和知府送的礼,多的达到一万几千两银子,送给上司的这些礼和国家正式税收没什么两样,绝对是不能少的。——用他的原话说,是“上司各项陋规等于正供,不能短少”。(咸丰四年五月二十六日四川学政何绍基奏折,《东洲草堂文集》卷二)

所谓“正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