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页)

且规定各部门到外面找人之前,必须先雇用内部员工,为整个公司提供进一步的就业保障(更不必提努力保持这种文化了)。面临公司范围的衰退时,惠普通常要求员工每隔一周的星期五休假,并减薪

1O%,而不是实施

10%裁员。惠普是美国企业中最早让所有阶层员工选择弹性工作时间、最先推动大规模员工调查、评估和追踪员工问题的公司之一,也是最先实施门户开放政策,让员工的不满可以直达最高层经理人而不会遭到报复的公司之一。为了促进沟通和融洽,淡化阶层感,惠普制定了开放办公室的规划,任何层次的经理都不能拥有有门的私人办公室,这在5O年代是非常罕见的做法。因此,惠普一直没有工会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像一位惠普人描述的:很多次组织工会的尝试都失败了。在一家员工觉得自己和管理层密不可分,在管理层邀请寒风中的罢工纠察员在咖啡休息时间进来享受咖啡和多纳圈的公司里,工会能有什么作为?

同样,惠普采取了很多步骤强化科技贡献的重要性,创造了一个富有创业精神的环境。从5O年代开始,惠普就设法从著名的工科院校雇用

10%名列前茅的最优秀应届毕业生,而不雇用业界比较有经验但才能较差的工程师。(3O年后,惠普仍然被顶尖的工科名校认为是最好的就业场所)。惠普像3M一样,追求以每年生产更新、更好的产品作为主要增长来源的策略,而不是设法彻底利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尽量扩大老旧产品的单位产量。1963年,惠普超过5O%的销售额来自前5年内推出的产品;到

1990年,已经提高了一半的销售额来自前3年推出的产品,而且还不是随随便便的新产品。随波逐流或模仿的产品不论多有潜力总会被剔除。休利特解释说:“如果你有机会听听我们的经理开会,就会发现,很多做法是因为大家觉得没有足够的科技贡献,不足以支持一种特定产品上市,而遭到大家拒绝。”这种自定的严格标准使惠普放过了多种畅销产品的市场,除非惠普想出对科技有贡献的方法才会进入市场。以下是一位有经验的研究经理和年轻产品经理

1984年的谈话:产品经理:“我们现在一定得推出IBM兼容电脑。这是市场大势所趋,是提高销售员的所在,是顾客最想要的东西。”

研究经理:“但是,科技贡献在哪里?除非我们想出个方法使IBM兼容电脑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否则我们就根本不生产——不管市场有多大。”

产品经理:“但是,如果顾客要的不是这个,如果他们只想运用他们的软件,并不是真的在乎技术贡献,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市场的机会之窗就关闭了,那怎么办?”

研究经理:“那么,我们就不应介入那种业务。我们不是做那种事情的人,我们根本不应进入 不珍视技术贡献的市场,那不符合惠普公司的目标。”

研究经理轻松地赢得了争辩,在惠普公司里,他们几乎总是占据上风,休利特说过:“营销人员虽然重要,但在界定产品的问题上,必须扮演次要的角色。”多年来,惠普避免以市场因素的考虑来寻找对技术和市场做出贡献的机会,而主要依靠工程师解决技术问题作为寻找机会的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所谓的“下一步综合症”。5O年代和6O年代,惠普把产品明细表取名为“对测试设备领域的贡献”,这样命名的确翔实而有趣。整个公司褒奖英雄的计划主要是针对发明新设备的工程师,而不是销售产品的人,职务提升方面也反映出科技挂帅,超过90%的部门总经理拥有工科学位。

为了推动充满企业精神的文化,惠普很早就采用了一种管理方法:“提供明确界定的目标;尽可能给大家最大的自由去达到目标;最后,确定个人贡献在整个组织上下受到肯定以激励员工”。后来,公司在5O年代快速扩张时,更把这种管理方法推而广之,成为一种由高度自主的由部门组成的分权结构,各个部门以小企业的方式设立,可以自行控制研发、生产和营销策略,在营运决策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当然要在惠普理念的范围内)。惠普进入一种新业务时,通常会创设一个新的业务部门,尊重这个部门自行想出进入市场的最好方法。用休利特的说法就是:我们只是说:“这是我们想涉足的领域。现在你们自己研究你们可以生产的特定产品。”我们认为他们会用现有的最好科技去设计产品。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精神,公司把业务部门分散到美国各州,而不是全都集中在总部附近,然后公司用分配研发资金的方式奖励创新,最能创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