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页)

>>“高瞻远瞩”仅仅是“成功”的另一种说法吗为CEO的调查暗示着财务成功。我们完全认可这一点。难道CEO们会将非盈利公司视为高瞻远瞩吗?大概不会。这就提出一个正当的鸡与蛋的问题:我们能简单地将“高瞻远瞩”这个词运用于任何取得成功的公司吗?不能。有很多财务上取得成功的公司并未出现在我们的高瞻远瞩公司名单上。调查之前,我们广泛分析了1O年来《财富》

5OO强公司的业绩。分析显示,高瞻远瞩公司并不是在这一时间跨度内仅仅取得极大成功的公司。实际上,如果只看一看

1978年一1988年间(我们调查前的1O年)《财富》5OO强的工业公司与服务机构对投资者的回报排名的前18位,那么所列出的名单与我们列出的高瞻远瞩公司的名单不同,如下所示。

1978年一1988年间《财富》 工业与服务公司对投资者回报排名前18位1.孩之宝公司2.The Limited

3.沃尔玛4.Affiliated 5.远程通信6.巨人食品公司7.玩具城公司8.马里昂实验室9.State

Street波斯登公司10.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1.DCNY

12.麦克米伦公司13.库柏轮胎一橡胶公司14.泰森食品公司15.菲利浦实业16.MCI通信公司17.迪拉德百货商店18.狮王食品公司证据表明,我们调查的CEO们不仅仅把高瞻远瞩公司视为简单的高度盈利性公司(否则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将1978年一1988年间的一流财务运作者与CEO的反应建立…一对应的关系了)。当然,在

1926年一

1990年间,我们的高瞻远瞩公司业绩平平。这表明,如果CEO们只考虑财务上的成功,他们就在考虑很长远时期内的成功,这与我们描绘的作为持久繁荣机构的高瞻远瞩公司相符合。

>>我们能否信任CEO调查,找出名副其实的公司实施调查(哪怕一项针对深谋远虑、学识渊博的人,比如一流的CEO这样的人的调查)是一个不完善的方法。我们的调查要努力降低偏见,但不能完全排除偏见。一方面,那些在调查的时间跨度内得到积极宣传的公司在调查结果中可能并未得到恰当的表述。比如,美国运通公司在接受调查前几个月得到了大力宣传——有些宣传给它贴上了“高瞻远瞩”的标签。这也许影响了CEO的一些应对措施,在调查数据中给美国运通公司以不相称的高度评价。将美国运通与我们名单上的其他公司相比较,它并不具备高瞻远瞩公司的很多特点。

我们还承认,依赖一项调查就是认为,按照定义,高瞻远瞩公司广为人知、备受尊崇。反之,这是对大型公众持股公司的偏见。(注意,我们的最终样本公司都是上市公司)。但是有的高瞻远瞩公司宁愿固守小规模或宁愿默默无闻吗?比如,L.L比恩公司

(1992年马尔科姆·鲍尔德里奇质量奖得主——对一个石材厂来说是个了不起的功绩)看上去具备我们的高瞻远瞩公司的许多特点,但它们仍为不公开招股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隐蔽机构。

虽然承认有这些困难,但我们仍相信,对CEO的调查尽管不够完美,但却是建立研究体系的最实用的方法。由于事先不了解高瞻远瞩公司的主要特点(这正是我们努力寻找的东西!),我们无法建立准确的科学筛选机构,最重要的是,调查有这样一个优势,它广泛拥有一批明辨是非的裁判,他们不存在我们所特有的偏见。

还有人问,我们的调查是否仅仅再现了《财富》杂志列出的“最受尊崇”的公司(其采用的也是对CEO的调查),并不是我们列出的“高瞻远瞩公司”。并非如此。我们彻底分析了《财富》1983年一1990年列出的“最受尊崇”的公司,虽然高瞻远瞩公司在《财富》调查中得到了良好表述,但我们并没有发现一种…一对应的关系。1989年,两份名单中列出的所有高瞻远瞩公司均出现在《财富》前3O%的位置,但与排名前

18位没有…一对应的关系。(对照公司中只有两个公司出现在《财富》前3O%的位置。)当然,(如我们所预计的那样),高瞻远瞩公司确实备受尊崇,但高瞻远瞩公司并非《财富》“最受尊崇”名单的简单翻版。

>>相互关系及缘由在这个特殊的样本系列中,我们找出了某些区别高瞻远瞩公司与对照公司的特点。因而我们可以声称,这些差异与高瞻远瞩公司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产系。但是,我们不能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