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返回咸阳时,他们走的是海路。途中,他们看到一条大鱼在船队附近若无其事地出没,既没有把船队当成一回事儿,也没有要攻击船队的意思。它就那么自由自在地游着,每一次的涌动都似乎有无穷的力量。游得近时,它溅起的水花甚至能落到船上。

胡亥开心地大叫,秦始皇则觉得莫名惊恐。他传令弓箭队,立刻把大鱼射死。

弓箭队不敢怠慢,立刻在船舷列好阵型,弯弓搭箭,待队长一声令下,就一起发射。那条大鱼刹那间身中数百支利箭,剧烈地挣扎了一阵,慢慢地翻了个身,不再动了。血水一直从大鱼身旁渗出,红了好大一片海面。

秦始皇看着死去的大鱼,阴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慢慢踱回船舱里去。胡亥看着那条死去的庞然大物以及它身边随着波浪起伏的血水,既害怕又紧张,同时又有一种难以遏制的兴奋。他攥着小拳头,鼻头津着汗,出神地看着那条巨大的死鱼。直到船已经走出去老远,那条鱼再也看不见了,他才转过身来。看看身旁一直站着的李斯,胡亥突然若有所思地笑了,“不管多大,死了,就老实了。”

那一刻,胡亥的笑容邪恶、老成,和早先的天真、单纯截然不同。

李斯心头一凛,竟不由自主地低头向胡亥躬身施礼,“殿下英明。”

胡亥咧嘴一笑,“李大人,闷在船上也无聊,咱俩裸奔吧?”一瞬间,他又恢复了少年儿郎的模样。

他们一路西行,到了平原津,嬴政皇帝病倒了。而且,病越来越重,基本上没有好转的希望了。但是,嬴政向来讨厌听到与死有关的事情。所以,也没有哪个官员敢提醒嬴政,“陛下,你没救了,赶紧安排后事吧。”

如果贸然说了,恐怕嬴政的后事没安排,自己的脑袋反而先搬家了。

但事实就是事实,不论如何掩盖,它总会自己站出来说话。

25。秦始皇的最后旅行(2)

病情日益严重之后,嬴政皇帝终于不得不承认,他到底不是万岁,他终究也是要死的。于是,他命令车中府令兼掌玺大臣赵高传书给大儿子扶苏,“朕命你离开上郡,追上朕的车队,等灵柩到了咸阳以后再下葬。”

书信写好封存已毕,秦始皇疲惫地闭上眼睛。

赵高看着奄奄一息的秦始皇,心念一转,把书信轻轻塞进自己的衣袖,转身出去了。出门后,他没有立刻把信交给信差火速送到上郡,而是悄悄地扣着那封信不发。

公元前210年阴历七月二十日,秦始皇终于在沙丘平台宫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秦始皇死后,近侍不敢声张,先把消息悄悄禀报给丞相李斯。李斯早就考虑过这种情况。这次秦始皇是死在都城以外,如果传扬出去,恐怕那些皇子们会趁机争夺皇位。而且,天下也会动荡不安。于是,李斯决定,秘不发丧。有胆敢走漏消息者,立斩。

然后,他命人将秦始皇的棺木放在御用寝车中。秦始皇生前最宠爱的那几个宦官照旧每日进车内“服侍”。而且,每到一地,都还像以前一样,往车里进膳,上奏章。那几个“服侍”秦始皇的宦官就把饭菜吃掉,再批阅百官的奏章,好像秦始皇仍然活着一样。

就这样,秦始皇的死讯被牢牢捂住。知道内情的,也就李斯、胡亥、赵高以及几个秦始皇生前宠爱的宦官而已。

李斯出于安定考虑下令隐瞒秦始皇病死的消息,的确有一定道理。但赵高为什么扣下秦始皇给扶苏的书信不发呢?

这里边,可大有原故。

赵高其实和李斯一样,也不是秦国人。要算起来,他还是赵国的贵族出身。他祖上也和嬴政的父亲嬴异人一样,是个被送到外国当人质的失宠皇族,当人质的地点就是咸阳。只不过,嬴异人有吕不韦相助,咸鱼翻身当了皇帝。赵高的祖上就一直穷困潦倒地困在咸阳。最后,等赵高从咸阳出生时,身份已经和普通百姓无异了。

赵高的父亲是个任职于隐宫的下级文法官吏,不但精通法律而且精于书法。因此,赵高自己不但通晓法律,而且书法也很好,又加上身强力壮,体魄过人,就慢慢为秦始皇所关注。后来,秦始皇提拔他为车中府令后,就请他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法律。赵高自然小心伺候,和胡亥的关系非常密切。

眼看赵高日子越过越好。可是,他自己一不小心犯下大罪。

秦始皇命蒙恬的弟弟蒙毅审理这个案件。当时,蒙氏兄弟在朝中地位很高。秦始皇对他们两个也格外信赖。蒙毅接了这个案子,经过调查,依法判赵高死刑。

呵呵,蒙毅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