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这绝对不是废话,不然他是不会花这么大的精力去说的。

他说的太平就是各地绝对不能出现反叛的势力和言论,盛世就是各地要呈现出繁荣和富强,

这在封建王朝来说,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当然最喜欢看到的两点自然是太平盛世了。

但具体执行就很难了,各地的山匪要集中清理,一些清理不了的,就采取安抚的方法,一些喜欢豪言壮语的人也被隔离起来。甚至一些监狱都被布置过了,一些犯人被秘密的转移,在相对隐蔽的地方关押起来,这是考虑到犯人太多是因为安全不够好,同时也是为了应付刑部尚书大人的。

至于街上的乞丐,特别招摇的**,还有一些沿路可能看见的破房子也都要被清理,甚至一些特别穷的地方和特别穷的人,官府专门给发放了粮食,王天远原本打算开仓放粮的,但后来有官员解释:这样反而会把其他地方的人引来,到时一乱套,可能适得其反,他这才作罢。

官兵昼夜巡视,发现可疑人,立刻抓起来,也不审问,也不定罪,只等过后再放。

同时,一些官兵化妆成老百姓,一方面是为了暗中保护皇上,另一方面,这些人知道“表演”,知道怎样做是皇上喜欢看到的。

看来,这官还真不好当,要操心的事情太多,甚至把某个街道上一个特别脏乱的厕所也要收拾干净,变成一条干净的街。

于是,这些官员使出浑身解数,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样,李序然的按察使司和董连平的布政使司就忙起来了,他俩这正好是一个管着“太平”,一个管着“盛世”。

只是,李序然和董连平更多好像是为应付而应付,就好像是做给巡抚看的。

其实,他们两个人的心思和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

对于李序然来说,他觉得自己管辖的按察使司没有什么可怕的,自己没有贪墨腐化,同时,他掌管按察使司以来,除了那个盗贼入室官衙的案件,他还破了不少普通案件。

一驰经常查办一些案件,而且效果也都不错,尘远带人亲自抓了不少地痞**,也清理了一些小山小寨的流匪。这些人没有什么大的背景,就看官府是不是真的处理。自从李序然接任按察使以来,这些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他在刑狱方面既有制度方面的建设,也有内在领域的熟悉。尤其是前段时间对各个府县的巡视,可以说南江省各地刑狱现状他是很清楚的。

皇上有时为了考察了官员实际政绩和实干的能力,往往会问一些很具体的问题,以此来判断官员是否真正的去做了,相信这一点是绝对难不住李序然的。

而,布政使的董连平的心情更为复杂,一方面,他对自己的管辖领域自然也是很熟悉的,同时,实际能力也是很强的。因为,他经常到各地去查看,记得李序然第一次见他时,他就穿一双带土的靴子。

可董连平这次似乎好像故意想让自己出点问题似的,当然不是真正的让自己的布政使司出问题,而是想让巡抚大人王天远出问题。

就在他们各怀心事的准备着迎接万众瞩目的皇上南巡之行时,李序然突然接到他恩师的来信。

信是由刑部的人亲自送来的,李序然知道这个人,他是杨尚书身边的侍卫,是跟随尚书大人多年的亲信。

显然,杨尚书这样做出于安全的考虑,看来,此信必有重要的内容。

果然,在信上,杨尚书告诉他:再有半个月就到南江省,皇上这次来南江省,会发生大事,你的按察使要保持常态,只需稍加强管理即可,切勿刻意装扮。要将近年南江省的大案整理好,到时以备查验。同时必须要尽快将有问题的官员抓起来,必要时可以找董连平。

看完恩师的信,李序然知道,相对安静了几年的南江省,要出大事了,可是他恩师的信里还是有很多话自己没看明白。

就在这时,董连平来了,进门后看看四周,便说道:“李大人,该动手了,你再不抓几个人,恐怕就来不及了”

什么?一向弱势的董连平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突然,李序然似乎想到了什么?

难道?他也收到恩师杨尚书的信了?

第二十三章 天子驾到(中)

看到李序然一脸的疑惑,董连平便将手里的一封信给了他。李序然表面“很镇定”的看完了信,信的内容和给自己的那封基本上差不多

见李序然的疑虑还是没有打消。布政使董大人开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