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1/4页)

吏部尚书的话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窃窃私语,他得意的看了看周围,然后继续说道:“至于吏治嘛,本官作为吏部尚书,对于这个问题,总该有些资格说的吧?微臣不否认,被查出的官员中有一些触犯律法的,这无可厚非。可这次新政,查办了那么多的官员,有些只是犯了一些小错误,就被压入大牢,试问?这么多的官员都真的就不行了吗?不要忘了,我们这么多的差事,不就是他们在一天天的办理着吗?如果说他们真的有问题的话,那难道是说朝廷用人有问题么?”。

“至于剿匪一项,李中堂用的都是绞杀的手段,可是,除了那些匪首之外,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友人兄弟介绍而上山的,他们其实就没有杀过人,甚至连架都没打过几次,就因为年少无知就白白的丢了性命,真是可怜啊。圣上一向以仁义治国,此次变革的种种手段可真是太过残忍,太过残忍,微臣想起来都汗颜啊,皇上”。

他的话刚毕,户部尚书立刻站了出来:“仅是补贴开荒和修建河道工程两项朝廷就损失了百万之多,而因为免税和减税就更多了,况且,剿匪中朝廷明令由地方自己解决,可是到了后来,各地都以剿匪开支过大为由而向朝廷要银两,户部难做啊”。

吏部和户部尚书之后,便是工部尚书,他们的话自然又是和两位尚书如出一辙。至此,正反两派的争斗变得更加明显的激烈,然而,这毕竟是前头戏,而真正压轴的还在后头。

这个压轴的自然是佟尔璞和富察鲁他们,而他们所用的证据和理由也就不是向前面的几位尚书那样。单单否认李序然田产改革中的不足,吏治的范围扩大,还有动建工程和减税免税以至于耗费朝廷银两那么简答了。

这既不符合他们的性格。也和他们的地位及做事风格不太相适应。

而他们的杀手锏就是他们蓄谋已久的谋反之名。

果然,佟尔璞在众目睽睽下终于站了出来:“启奏圣上,此次李中堂推行新政,确实给朝廷带来不少麻烦,刚才各位大人都说了,田产改革导致的是为了新地荒了旧地,为了新的的减税和免税。吏治一项这阵风刮的太大了。难免会伤及无辜,让百官们心寒啊。剿匪把平民都给杀了。而且花费了相当一笔费用,这些都是有数字来证明的啊。

当然,倒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一些地方还是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

这佟尔璞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他继续说道:“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亲自去各部看过,各地上报的折子我也亲自看过了。这次推行新政最好的就是北沙省还有两江,另外,河南和河北也不错,其他地方就不一样了。这其中的的缘故……这……”。

“有什么说什么,不要吞吞吐吐的,这是朝会,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皇上在上边看着佟尔璞这个欲言又止的样子便开口说道。

其实,这是佟尔璞有意这样欲言又止的。他是想探探皇上的口风,试试大家的反应,谁都知道,佟尔璞和李序然不和,他一定会借这件事做文章,能说出什么好话来呢?

可是。皇上的反应?

皇上的之所以让佟尔璞说下去,这说明他想听接下来的话。那么也就是他想听关于这次新政不好的消息,可是,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皇上对于这件事早就有他自己的想法和盘算了。

照例说,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政变法革新之类的事应该是皇上来牵头的,但这次却不一样。是由李序然提出,也由李序然牵头领导,当然,虽然是经过皇上同意的,但这毕竟和由皇上提出来并亲自主导还是不一样的。

那么,结果就很明显了,如果一切顺利,那功劳自然还是少不了他这个皇上的,毕竟没有他的允许是不可能开始的。同时,如果失败了,那就是李序然一个人承担,因为,这是他主动的提出来并一手指导的。而现在这个结果是既不能说是成了,也不很难说是败了,毕竟一个国家太大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这一切就看怎么说了。

“那我就说了,不过,诸位大人都听见了,皇上刚才都说了,这是朝会,大家说什么都是为了办差,绝无其他意思”。佟尔璞说着向周围的官员看了看,其他官员都连连点头:是是是。

“诸位都知道,李中堂之前做过南江的按察使、巡抚,两江的总督,还有北沙的元帅,那么这三个省推行新政就非常的有力。而河北和河南两地,由于当年李中堂做赈灾钦差大臣,在这两个省也是非常熟悉。所以这两个省改革的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