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常被人误以为是祖孙。

除了梁夫人梁庸还有个侧室,本家姓林。梁峥上头的二少爷、三少爷和四少爷都是二房林氏所生。可众多孩子里,只有大少爷从小就聪慧过人,三岁能读《千字文》,五岁会背《千家诗》,长大之后更是一表人材,文武双全,是梁庸最爱的一个。

大儿子英年早逝,正当梁庸悲痛欲绝之时又得了梁峥,人到中年,失一子得一子,梁庸总觉得是天意,因此对这个老幺格外疼惜。只是因为这样,又是嫡出,再加上梁庸隔三差五地出兵打仗,长年不在家中,所以梁峥从小就被惯得横行霸道、任意妄为,淘起来恨不能上天入地。

而乌力吉之所以在背地里听到过些闲言碎语,是因为梁峥的出生有些蹊跷。那时大少爷刚刚过世,梁庸再次离家。梁夫人终日以泪洗面,夜不能眠。保定的娘家听说了之后心疼女儿就把她接了过去。本来说换个环境,调养调养,过一段时间再送回大宁。可梁夫人心里怨恨梁庸,怪他过早带了儿子上战场,所以一直不肯离开。梁庸这边战事频繁,始终没有时间去接她。这样梁夫人在娘家一呆竟呆了整整八个月,年头上大少爷的死讯传来,年尾梁夫人从保定回来就抱着梁峥了,期间却是到最后两个月才有了梁夫人再次有孕、已在娘家生产的消息。

这事梁庸没有多说什么,高高兴兴地办了满月酒又过百岁。外人不知原因只当是他们夫妻二人感情好,或者是梁庸本就提前知道了。说大天了是人家房里的事儿,好事的猜测热闹一番也就完了。但是梁庸没说什么,不等于梁府其他的人也不说。尤其林氏,本想大少爷没了,那将来袭爵承官的必定会自己的儿子,没成想,晴天霹雳,石头缝儿里炸出个梁峥来。于是不免多有抱怨,话不好听,平日里精神生活比较空虚的下人们听了去便免不了背地嚼嚼舌头。

当然这话是不敢有半点儿让传到梁峥耳朵里的,要不就凭他那个个性,但凡梁庸不在家,他能把说这话的人直接砍了也说不定。

这会儿却被平时最讨厌听那些闲话的乌力吉说漏了嘴。梁峥知道他不是会信口开河的人,当然不肯轻易放过。从椅子上站起来拉住他非要问个究竟。

乌力吉哪会撒谎,只好闷在那儿一声不吭。最后梁峥被逼急了说要立刻回大宁去问清楚。乌力吉「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少爷,你杀了小人吧!」

「杀你?杀你我也得问完了再杀!」梁峥抓起钱袋转身就走。

「少爷!少爷!」眼看梁峥就要走出门去,乌力吉攥了拳头捶到地上,「我说!」

乌力吉说完了,以为梁峥一定会马上要收拾东西回大宁,他甚至运了气在手上随时准备先把他一掌打晕了再说。可没想到,梁峥眨了眨眼睛,抬手掩住鼻子又坐下了。过了一会儿,他把手挪开站起身整了整衣襟说:「走吧,别第一天就迟了。」

「啊?去……去哪儿?」乌力吉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梁峥一瞪眼,「国子监啊!跪傻了吧你?还不快起来!」

第九十三章

作者有话要说:来来,无明现学现卖,给大家来点中国古代学校的知识。不感兴趣的直接看正文。

国子监:其实就是传说中隋朝以后古代的贵族学校,算是大学。明代时有两处,南京和北京各一处,但明初只有南京有一所,据说规模恢宏、环境优雅。学生人数最多时达到八、九千人。

一、国子监内的场所:

正堂、支堂:教室。

书楼:没啥说的,应该就是图书馆。

射圃:差不多就是靶场。

馔堂:学生食堂。

号房:学生宿舍。

光哲堂:外国留学生宿舍。

等等。

二、教师:祭酒、司业、博士、助教等等。

三、学生类型:

举监:会试下第举人入监学习的监生。

贡监:地方府、州、县学学生被选贡到国子监学习的监生。

荫监: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勋戚子弟入监学习的监生。

例监:即民生,庶民投资纳粟,政府特准许其子弟入监学习的监生。

夷生:高丽、日本、暹罗等国的留学生。

因为头两天是熟悉监内情况,不是正式入学,所以新到的学生只是见到了助教。然后是点名划册,安排号房,没有举行束脩礼。住的地方安排完了,就是分堂。

都是新生的活动,船上的人梁峥只碰见了夏文敬、吴坚和杜怀远三个跟自己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