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宋业某锫耄�担��慊故6嗌伲俊�缓蟀阉�娜�砍锫胪督�ァ薄����械亩淖ⅰ8�萏囟ǖ亩木止嬖颍�诟窭锱抵挥�90秒的时间决定是跟注还是弃牌;如果选择跟注,而林德格伦并不是虚张声势,他就可能面临输光所有钱的风险。如果选择弃牌,他就要放弃已投注的大笔金额。

“我想他不可能这么蠢”,内格里诺说。“但这不是蠢。这像是向上迈了一步。他知道我知道他不会做蠢事,因此,他通过做这种似是而非的‘蠢事’,实际上使这个赌博变得更大了。”很显然,你不该和这些扑克牌冠军赌博,但你该什么时候赌一把?格劳乔·马克斯(Groucho Marx)曾经说过,他拒绝任何接收他为会员的俱乐部。同样的道理,你可能不愿接受别人提供的赌注。即使你在拍卖中赢了,你也应该为此感到担忧。因为,你是最高的出价者,这一事实意味着其他人觉得这件物品不值你出的那个价。赢得拍卖后却发现自己出价过高,这种现象称为赢家的诅咒。

一个人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在向我们传达他所知道的信息;你应该利用这些推论和自己掌握的信息来引导自己的行动。怎样出价才能使自己赢的时候不被诅咒?这是本书第10章的话题。

某些博弈规则有助于你获得平等的地位。使信息不对称交易可行的一种方法是,让拥有信息量较少的一方选择把赌注押在哪一边。如果内森·底特律事先同意,无论斯凯·马斯特森选择押在哪一边,他都会参加赌博,那么,内森的内幕消息就没什么用了。在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把赌注押在哪一边。确实,在有些交易市场,包括伦敦股票市场,当你询问一只股票的价格时,按照规定,证券商必须在知道你打算买入还是卖出之前,同时报出买入价和卖出价。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监察机制,证券商就有可能单凭自己掌握的私人信息获利,而外部投资者对受骗上当的担心,可能会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买入价和卖出价并不完全一致;两者的差价称为买卖价差。在流动市场,这个买卖价差非常小,表明所有买入或卖出的订单中包含的信息都是微乎其微的。在第11章,我们将再次讨论信息的作用。

博弈论可能会危害你的健康(1)

在耶路撒冷的某天深夜,两个美国经济学家(其中一个就是本书的合著者)在结束学术会议之后,找了一辆出租车,告诉司机该怎么去酒店。司机立刻就认出我们是美国观光客,于是拒绝打表;却声称自己热爱美国,许诺会给我们一个低于打表金额的价钱。自然,我们对这样的许诺有点怀疑。在我们表示愿意按照打表金额付钱的前提下,这个陌生的司机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么一个奇怪的少收一点儿的许诺?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没有多付车钱?

另一方面,除了答应按照打表金额付钱之外,我们并没有许诺再向司机支付其他报酬。假如我们打算开始和司机讨价还价,而这场谈判又破裂了,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另找一辆出租车。但是,如果我们一直这样等下去,那么,一旦我们到达酒店,我们讨价还价的地位将会大大改善。何况,此时此刻再找一辆出租车实在不易。

于是我们坐车到达了酒店。司机要求我们支付以色列币2500谢克尔(相当于2�75美元)。谁知道什么样的价钱才是合理的呢?因为在以色列,讨价还价非常普遍,所以我们还价2200谢克尔。司机愤怒了。他嚷嚷着说从那边来到酒店,这点钱根本不够用。他不等我们说话就用自动装置锁死了全部车门,按照原路没命地开车往回走,一路上完全无视交通灯和行人。我们被绑架到贝鲁特去了?不是。司机开车回到出发点,非常粗暴地把我们赶出车外,一边大叫:“现在你们自己去看你们那2200谢克尔能走多远吧!”

我们又找了一辆出租车。这名司机开始打表,跳到2200谢克尔的时候,我们也回到了酒店。

毫无疑问,我们不值得为300谢克尔花这么多时间折腾。不过,这个故事却很有价值。它描述了跟那些没有读过本书的人讨价还价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危险。更普遍的情况是,我们不能忽略自尊和非理性这两种要素。有时候,假如总共只不过要多花20美分,更明智的选择可能是到达目的地之后乖乖付钱。

这个故事还有第二个教训。我们当时确实是考虑不周,没进一步细想。设想一下,假如我们下车之后再讨论价格问题,我们的讨价还价地位该有多大的改善。(当然了,若是租一辆出租车,思路应该反过来。假如你在上车之前告诉司机你要去哪里,那么,你很有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