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较量》荐语

正如本书所揭示的那样,在塑造品牌战略的系统工程中,我们的国家与企业也应把知识产权的问题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漠视它,将会进一步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最底端更劳心费力地做代工,而跨国公司则在商业食物链的最顶端,更从容,更赚钱还更有面子。所以重视知识产权,让知识产权为我所用,自创品牌,将成为中国企业品牌快速成长的加速器。

李光斗(中国十大策划人、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CCTV广告策略顾问)

人类社会已经告别了地本(封建)经济和资本经济阶段,而进入了知本经济时代。在知本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和国家经济竞争的焦点。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强国的“知识霸权主义”,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侯经川 (清华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后、MPA导师)

市场是产品间较量,产品背后是技术竞争,技术保障是知识产权体系,中国企业在羽翼渐丰时要抓紧学会“正当防卫”。

钟 师 (著名汽车营销专家、智策车业总经理)

人之可贵,贵在智慧;民族之贵,贵在气节。书中真实反映了民族企业以民族自尊、自强之勇气来维护自己的品牌的全过程,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精典绝笔,书中也深刻揭示了中国汽车知识产权维权官司内幕结症,意味深长,细细读来耐人寻味。

王俊继(《汽车时代》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知识产权历来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石和希望,当《较量》把这个挑战性的话题扔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可以充分领悟到其中的血腥、刚毅、智慧和一个民族企业的奋争与追求……

张仲煜 (《车经》杂志社社长)

在跨国巨头横行的中国汽车市场,民族品牌的成长格外艰辛。如果你关注中国汽车工业,如果你支持民族汽车品牌,那么《较量》就是你的必读之物。

夏 秋 (《家用汽车》杂志社主编)

法律官司在特定的情形下也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营销策略;这是一种创新营销思想在现实资源体系下的灵活应用。本书详细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外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猛烈碰撞;本土企业的生存发展智慧。

段传敏 (《新营销》杂志社执行主编)

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满纸“争权”言,一把辛酸泪。《较量》记载了中国汽车行业知识产权第一案——丰田与吉利商标侵权案,它的历史史料意义非常珍贵,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典型意义。

杨景定 (《当代汽车报》主编)

丰田为什么要告吉利,因为吉利的发展出乎它的意料,打破了它妄图在中国大小通吃的美梦。为什么告不赢,因为吉利原本就不理亏,更因为吉利是植根于中国这块有着深厚传统和底蕴的沃土上。

李 洋 (《汽车之友》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序一(1)

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国际社会历来是一个严肃而又敏感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并强调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要与国际接轨,“入世”也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与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工作相比,我们从理念到操作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企业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一定要等到引起纠纷、被诉诸法律、打起官司、甚至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时,才能使当事者和国人悚然一惊。

汽车工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并无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往往是在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合作中,放弃了自我,或是策略性地“借光”国际品牌,步履艰难地走上创建自主品牌的道路。

如果最初的模仿和借鉴可以为业内人士所认可和理解,那么随着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而相伴而至的是“为人嫁衣”的难言之隐和缺少品牌个性差异的苦涩!更严重的是,一旦涉及到市场竞争,触及到经济利益这根致命神经,或者说得直白一些,就是那些在国际汽车行业声名显赫的霸主一旦发现自己扶持的对象将成为其强劲的对手时,在“友善“时期不屑计较的、慷慨忽略的技术细节,都可能成为诉讼中寸土必争、辎铢必较的放大点。

这一点已被近期中国汽车界暴风骤雨般的官司所普遍证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韩国通用大宇汽车公司起诉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东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