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献给珍妃的现代诗

我一遍遍问我

我一遍遍问我

想不想把以前重新来过

看看现在百孔千疮

一切就象噩梦一场

我的心在滴血

叹息着我羁傲不驯的性格

我对这疯狂的世界没了主张

好象不是从前那个只知向前的人

勇敢去闯

我一遍遍问我

想不想把从前重新来过

想想过去似迎曙光

命运仿佛璀璨闪亮

那其实是腐土上的芬芳

掩不住刺鼻的恶臭

笼中鸟的命运

不声不响,随波逐流

即使富丽堂皇我也决不向往

我是风

我是光

我是热

我是坚强

我是那个逆流而上的怪物

我将在恶臭里芬芳

在诅咒里昂扬

用我的心和着血

迎接东边升起的、永远的太阳

献给那个身不由己的珍妃,那个百折不挠的珍妃,那个一次次被罚被打的珍妃,那个被关进牢房终而身葬古井的珍妃! 。 想看书来

序 飘零在历史里的珍妃

2000年元旦,我去故宫,下着大雪,偶然听人说起珍妃,扑朔迷离的宫廷往事令我唏嘘不已。

珍妃,是晚清光绪帝一生唯一的伴侣。她在历史上很有名,但系统性介绍材料很少,比如她和慈禧、皇后间的恩怨情仇,她和光绪是怎样的伉俪情深,她是如何支持维新派变法的,她一次次被廷杖的原因、内幕,以及她的死,——为什么慈禧会采用推她入井的毒辣手段等等。这些谜团,相信大家会感兴趣。而毁灭这些信息的,恰恰是那个慈禧太后。这说明什么?——在她身上一定隐藏着什么!这本小说以大量真实史料为基础,力争呈现出真实可信的珍妃。这是我的心愿,相信也是众多珍妃迷的心愿!

另有一个问题,是书名——《晚清第一妃》。她有什么资格称“第一”?我也有过踌躇,经过反复推敲,还是觉得当之无愧。首先,是她在晚清政治上投入的力度。1889年底入宫以来,她向往新生与光明,敢于直面艰险,并化为举足轻重的政治行动;这种介入既明且深。其次,是与光绪超出历代帝妃的关系。光绪此生唯一真爱的女子只有一个,她对光绪的思想、精神品格、施政理念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生前她是光绪的红粉知己,死后,光绪再也没亲近过其他女人,这在中国王朝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三,知识素养与精神层次的高深。她自小不舍学习,知识面涉及中国传统经典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具备了一定的近代知识水准。甲午战争前后至戊戌变法期间,她勇敢地支持光绪皇帝革行新政,规划着中国新的政治形式。因此,其思想境界、精神意志和勇气在清朝后妃史上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堪称第一。

小说中除了珍妃,还会涉及不少晚清鼎鼎大名的人物,如慈禧太后、李莲英、翁同龢、李鸿章、袁世凯……除去历史的光环,他们都有着可爱的一面和深挚的感情,是跌跌撞撞行在人间的大地之子。

第一章 1.愤怒的养心殿(1)

“拖下去,打,狠狠地打——!”

光绪甩手将一只薄胎双层瓷杯掷出,愤怒的吼声直透养心殿。所有人惊呆了。这位面容清峻的皇帝虽然脾气有些古怪,但这么下狠劲还很少见。

养心殿总管太监田福印身子打个哏,手一挥,几名魁梧太监立即趋前将一名肥胖太监反拖出去。这太监“嗳嗳”叫着,有些不相信似的。拖到正殿南的抱厦门槛那儿,一只鞋给别了下来,小太监跑着上来两指一捏拎到门外。进了院里胖太监才回过味来,杀猪样大叫:“皇上饶命,奴才该死,奴才再再再……”皇宫里,太监一旦遭罚都必须这么大叫大嚷,以示惶恐,否则更惨。

总管太监田福印稳稳当当地走出养心门西边的偏门,身子一转对着西边军机值房后墙和养心殿南墙间的小空地,肥胖太监被扔在墙角。他一跪好就弯过脖子瞅田福印的脚。

“苟太监,”田福印称呼那倒霉的胖太监,“皇上有旨,我也没办法。领旨——”

苟太监看到田福印的靴尖呈外八字站在地上,脸色放松了点。可等他一扭回头,田福印的脚就变成丁字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