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他们在瑞龙大酒店的咖啡厅等了没多大工夫,要等的人就来了。这个人是席君山刚钓上的一个“鱼儿”。何舍之发现席君山找的这条“鱼儿”是个女的,年纪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长相还说得过去,化着很浓的妆,两只黑眼圈描得跟熊猫似的,如果是在黑夜里,冷不丁能吓人一哆嗦。

隔着半间屋子,何舍之就闻到了这女人身上散发的香味。何舍之感到鼻子根有点儿痒痒,好像有只蚂蚁在那里爬。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一边扭过脸去不敢再看那女人,因为这女人走路时,两只大奶子颤得让他有些受不了。

席君山起身给两人作了介绍。何舍之很客气地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那女人双手接过他的名片看了看,脸上顿时露出一副很惊讶很天真的样子,嵌在长睫毛下的两只眼睛忽闪忽闪地说:

“咦,何舍之?何先生,你要舍什么?”

“我什么也不想舍。”

何舍之笑笑说,一边也低头看着这女人给他的名片。名片是加香味的,上面印着三个花体字,是:白可心。何舍之觉得好笑,嘴上却啧啧连声:“啊,白可心,好名字。白小姐是人如其名。”说完才觉得这话有语病,看了白可心一眼。白可心很愉快地笑,似乎没听出他话中的讽刺之意。何舍之却以为她是城府深,暗暗告诫自己要小心,不要阴沟里翻了船。

他说:“你的事小李都跟我说过了,白小姐,你想上哪些报纸?”白可心说:“我对报纸没有研究,也不知道哪些影响大?”何舍之略带挪揄地说:“要说影响大,《人民日报》影响最大。”白可心一派天真地摇头,摇得耳边两个大耳环子乱晃:“《人民日报》我不想上。我们圈子里没有看《人民日报》的。”

何舍之摸不清她是真天真还是假天真,想笑,又不敢笑,憋着笑小心翼翼地说:“白小姐不会是只想在圈子里打知名度吧?”白可心认真地说:“当然不是。在演艺圈里我已小有名气,不必再打知名度。你们不要见笑,我说的全是真话,不信你可以随便问。你在演艺圈里有熟人吗?”

白可心一边说,一边用纤纤食指很优雅地笃笃敲了几下桌沿。

一直在旁边做听客的席君山插语说:“我何哥连广电部部长和文化部部长都认识。”他掰着指头给白可心数了十来个演艺圈里的人物,其中有几个是眼下最当红的歌星和影星。席君山说:“这些人都是在我何哥和我何哥的朋友一力举介下成名的。”

何舍之看见白可心听了席君山的话,眸子突然亮了一下,敲桌子的指头也停了下来,认真地看了他两眼。何舍之从白可心的表情看出她对席君山的话还有些怀疑。他也不表白,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接上刚才的话题,问白可心想上哪几家报纸——他知道,这样才更有效果。

果然,白可心眼里怀疑的神色消失了。她把她想上的报纸举列出来,何舍之一个一个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记完他数了一下,发现白可心想上的报纸一共是八家,都是些在瓜州甚至全国都颇具影响性的报纸——这使他对白可心的看法略略有了一些改变。因为他心里想,能点出这些报纸的女人,说明多少还算有些眼力。

何舍之将笔记本合拢,收好,说:“没问题,这些报社我都有朋友。杂志和电台你想不想上?”白可心说:“杂志电台你也有认识的?”席君山说:“我何哥哪儿的人不认识?我何哥连克林顿都认识。”说到这里,他停下来,看了何舍之一眼,见何舍之没有什么反应,才又接着说:“即使我何哥不认识,他也能找到认识克林顿的朋友。”白可心点点头,认真地想了想说:“杂志和电台这一回就算了,等有机会再说。”何舍之点点头:“随你。”他虽自认非生意人,却已习惯了遵守一般的生意原则:决不强人所难。

接下的半个多小时里,双方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这些问题很简单,可以说都是老生常谈,无非是由白可心提供自己的生平素材和照片,文字由何舍之找人负责。何舍之没有提醒白可心他需要的都是高质量的艺术照片。他知道这一点不必他来提醒。拍艺术照虽然很费钱,但他想白可心一定不会在这方面节省的。

一切细节讨论完毕,双方才开始讨论费用问题。这是所有问题中最关键的问题。何舍之给白可心开了一个价:按照各个报纸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小,价钱分几等,最便宜的,一个字二三元就能上,贵的,一个字则要七八块钱,照片按实际占版面计算。

何舍之刚报完价钱,白可心在心里算出了总得数:做一次推介活动需要七八万块儿。她有点儿吃惊,也有些肉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