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 (第1/4页)

但也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神识精微已极绵绵用意不绝,到最后也感到十分疲倦。

然后他就在山中定坐,移转灵枢滋养形神,天亮之后才起身进城去找师父。

刘黎没有告诉游方自己的住址,也没有说自己在柳州的身份与化名,游方不好乱找人打听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怀疑,只有采用一个笨办法——去老年大学堵师父的门。

然而这一天从日出到黄昏,在八一路市委老干部局所属的老年大学门外,游方换了好几个观察地点,经过三次化妆蹲守,确信没有漏掉进出的每一个人,却没有发现师父的人影。怎会回事,难道老头今天翘课了?

在附近吃晚饭的时候,他听人提到了一件事,原来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今天都出去旅游了,这次旅游是关工委(全称中共柳州市委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的。

游方有点纳闷,心中奇怪师父什么时候混进市委老干部的行列了?再一打听才清楚,这次活动是康辉旅行社承办的,而老年大学的学员也可以参加,享受团队优惠价折扣,于是全都组团出去玩了。

难怪游方在老年大学门口堵了一整天,进进出出却没见到几个真正的老头老太。

既然师父出去旅游了,游方也不在这里傻等着,背包直奔旅行社,咨询了一下各散客团在柳州一带的旅行路线,随口问了一句今天刚出发的市委老干部旅行团的行程,然后报名参加了一条旅行线路,明天早上就走。他在心里默算了一下,按行程恰好可以在勾滩苗寨遇到老干部旅行团,抓师父一个现行!

刘黎叫徒弟来,而游方昨天就到了,还在鱼峰山上呆了半天一夜,老头恐怕不可能不知道。而今天一大早刘黎就随着一帮老干部出去旅游了,显然另有用意,总不能是去泡哪位老太太吧?应该是让徒弟也随同他行游,师徒两人在途中见面。

第二天早饭后,游方随散客团乘车往融水苗族自治县,路上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榄口码头,乘船游览贝江。

阳光明媚,游船在峰峦秀壑中随流蜿蜒而行,江中清流碧透,夹岸翠竹葱茏,不时望见岸边有村落的地方,错落分布着风情独特的苗寨木楼,偶尔还能看见穿着民族服饰的村民身影。

同船的游客在那里议论,据说沟滩苗寨里的苗家姑娘长得个个勾魂,山中风水美景所孕育丽质天成。有几位大叔小伙说着说着,一脸向往之色就差流口水了。游方袖携画卷独坐船边,默赏贝江秀色,暗抚秦渔微笑无语。

第二百六十六章 拦路酒

旧版旅游介绍上都写着:“美丽大方的苗家姑娘”云云,新版的旅游介绍中还加了“英俊爽朗苗乡小伙”云云,但是这一路上遇见的年轻人真不多,途中遇到的几个民俗歌舞表演队中,演员以大叔、大婶居多。

江流转了一个弯,依山临水之处露出一个码头,有石阶层层而上,望见了目的地勾滩苗寨。有两艘船刚刚靠岸不久,正有一群戴着小红帽、老干部模样的人走进山寨。

等游方他们下了船,在码头的石阶上遇到了苗寨拦路迎宾的乡民。迎宾为何要拦路?因为他们手里有酒,是自酿的米酒,据说象征苗寨人热情好客的习俗。

传统上确实有这种习俗,苗寨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平时极少有客人,无论是行商还是信使,到寨子里来都会很受欢迎,寨民会送上自酿的美酒拦路迎宾,热情的让人无法拒绝,酒量不好的客人在路上恐怕就会醉倒。

今天这里已经是旅行线路上一个固定的景点,拦路迎宾酒也成了一个固定的旅游节目,客人不是太少而是每天络绎不绝。导游在船上就提醒大家,团费中不包含酒钱,费用自理。有人惊呼道:“喝酒还要钱?不是说苗寨好客,拦路送酒吗?”

游方在一旁哑然而笑,凡事有度要搞清楚状况,每天这么多游客上苗寨旅游,假如都按老规矩来,每人都要拦路送酒,谁家能送的起啊?

导游则解释了喝酒的规矩,进寨之前要过九关,也就是九次拦路,假如实在不喝酒的话可以喝迎宾茶,原先寨子里只有酒,后来照顾不能喝酒的游客才添了迎宾茶。但只要被拦住接过了酒,就得喝,大口或轻抿随意。坚决不喝也可以,但会被苗寨人看不起的。

至于酒钱多少随意,实在不想给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好意思不给吗?

导游说到这里船就靠岸了,众人嘻嘻哈哈的下船登阶。摆拦路酒的寨民再多也没有游客多,刚刚来了一个大团,寨民大多都在上面拦老干部呢,因此下面拦路迎宾的人并不多,肯定没法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