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1/4页)

“三十万之内。”

“二十万如何?”

“若两步分开,二十万该当无事!”

秦王嬴政大笑一阵,高声吩咐酒来。赵高快步捧来两坛老秦酒,嬴政王贲各举一坛,仰脖子汩汩一阵猛灌了下去,夕阳之下脸色顿时红成了一团火焰。秦王凝望着枕在西山的落日,兴致勃勃地道:“王贲啊,灭楚之战再度领军如何?”王贲一拱手高声道:“君上,我善奔袭战,追歼燕代残部最佳!”嬴政没有回身,呵呵笑道:“说灭楚说灭楚,你偏纠缠燕代。那你说,灭楚之战谁堪领兵?”王贲道:“杨端和、辛胜、李信,俱能独当一面!”秦王回身道:“谁最佳?”王贲慨然道:“谋勇兼备,李信最佳!”秦王嬴政目光炯炯,只看着王贲不说话。良久,嬴政喟然一叹道:“王贲者,无愧国之良将也!”王贲顿时手足无措,脸红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第三日朝会再举,专一议决对楚进兵。

议决灭国战事,一则议进兵总方略,一则议投入总兵力。前者关乎全局铺排,后者关乎大军调遣及各方配合。朝会伊始,李信慷慨激昂地陈述了“遮绝江淮,攻取淮北”的总方略,最后提出二十万大军灭楚。几乎所有的年青大将都赞同李信谋划,王贲做了些许细节补充,唯独赵佗皱着眉头没有说话。文臣座区,李斯始终没说话,尉缭大体赞同唯觉兵力稍显单薄,王绾则着意申明无论方略如何都会全力谋划后援。其余文武大臣,除了不置可否者,十之七八都赞同李信。也就是说,整个朝会没有一个人对李信方略持异议之说。从始到终,对于军事最要害的两位上将军却一直没有正式陈述。蒙恬说,楚地与草原之战不同,近年揣摩不多,不好置评。王翦却是只听不说,一副睡态时有鼻涕眼泪,似乎已经苍老不胜疲惫了。

“老将军,该当说说了。”举殿热辣议论,嬴政笑着高声一句。

“啊,该,该老朽说话么?”

王翦揉着惺忪老眼懵懂一句,又破天荒自称老朽,殿中不禁哄然一片笑声。王贲很是不悦地看了看父亲,又狠狠地响亮咳嗽了一声别过脸去。王翦却浑然不觉,大袖搌了搌嘴角又清了清嗓子道:“老朽之见,灭楚,还是得六十万兵力。至于战法,老朽以为,当以战场大势相机决断。此时,老朽胸中没有方略……”

也不知王翦说完没说完,大殿中又是哄然一片笑声。这种笑声,与其说是嘲讽,毋宁说是大臣将军们因王翦不可思议地一连串“老朽如何”而生出的惊愕与滑稽,觉得这个老人家实在可乐。秦王嬴政也禁不住呵呵笑了一阵,拍案一叹道:“上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然壮勇,其言是也!”举殿安静,颇见惊愕,嬴政似觉不妥,遂正色道,“前日本王就教,老将军已经陈述了方才之见。自来军争方略仁智互见,各执一词不足为奇。灭楚战事,容本王与丞相、上将军、长史、国尉等再行会商,之后立即实施。散朝。”

二、父子皆良将 歧见何彷徨

王贲刚在府门前下马,守候在门厅的家老立即迎了上来。

散朝之后,父亲的护卫骑士给王贲传了父亲四个字:夜来回府。王贲当时只点了点头,一句话没说匆匆上马走了。晚汤之后,左右想不出推托事由,王贲只好快快过来了。依目下爵位,王贲在咸阳出行当乘六尺伞盖的轺车,然王贲素来不事张扬,更不想在父亲府邸前冠带高车,故此便服骑马,护卫也不带只身来了。近日,王贲自己也觉迷惑,原本一见父亲便局促不堪,很有些怕这个上将军父亲。可自从南下中原独当战局之后,王贲却越来越觉得父亲很有些令他不适的做法:对王命太过拘泥,对军政大略太过收敛,多次放弃该当坚持的主张,言行举止诸方面都不如从前洒脱。以前,王贲是极其敬佩父亲的。但南下之后,尤其是父亲班师还都后在大朝会的老态,令王贲既觉难堪又觉困惑,既往对父亲的崇敬流水般没了踪影,只要看见父亲便不自觉地郁闷烦躁。

“少将军,请跟老朽来。”家老恭谨细心一如往昔。

“这是家,我找不见路么?”王贲脸色很不好。

“不不不,上将军在另处等候少将军。”

“你只说地方,我自己去。”

“还是老朽领道。府下格局稍变了些许,只怕少将军不熟也。”

“旧屋重修了?”

“走走走,少将军沿途一看便知,老朽不饶舌了。”

王贲跟着家老曲曲折折一路走来,果然眼生得不认路了。原本,这座上将军府邸占地虽然很大,却是空阔简朴,中轴六进偏院三处后园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