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作者:'英' 李德·哈特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正文

出版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原为英国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又译皇家国际事务学会,通称查塔姆大厦),负责编纂的《国际事务概览·战时编(1939…194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为英国史学界权威阿诺德·托因比,主要编写人员均为英美著名学者。战时编共十一卷,按专题编写:《1939年3月的世界》,《大战前夕1939年》,《轴心国的初期胜利》,《希特勒的欧洲》,《美国、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和冲突1941…1946年》,《战时中东》,《大战和中立国》,《1942…1946年的远东》,《欧洲的重组》,《四国对德国和奥地利的管制1945…1946年》和《1945…1950年的中东》。

这套二战史大全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注释详尽,文字流畅,叙事生动。书内引用了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档案材料以及当年国际政坛上的国家首脑、重要人物的私人笔记、个人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立论皆有根据。丛书不仅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两大军事营垒的军事态势、实力消长、战争进展的情况,还详细叙述了战争期间、战前和战后一段时间内各主要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涉及当时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全书堪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百科全书,是各军政机关、大专院校、学术机构和有关研究人员了解、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必备参考书。

这套丛书的中译本自1978年起由我社组织翻译陆续出版,到1990年出齐。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1945…1995年),我社特以精装本形重印全书,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1995年4月

第一卷 1939年3月的世界

本卷规划

作为《国际事务概览》丛书中战时(1939…1945年)历史的导言,本卷旨在将1939年3月呈现在虎视眈眈的侵略国眼中的国际图景的概貌和特征作一粗略的描述。

选择1939年3月作为目前这次纵览全球的日期,乃是因为从许多方面来看,1939年3月14日夜间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开始,其正式开始则是同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3月标志着一个历史转折点,研究国际事务者从这个转折点环顾四周,是会得到教益的。但如仅限于此,既不瞻前,又不顾后,则纵然有此有利的立足点,也仍然会产生错觉。因为,从较长远的前景来看,选定任何一个标志着战争爆发的准确日期这样方便的做法似乎是必要的,但却会人为地歪曲历史真相。实际上,世界是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这一可悲的过程绵延了足足十年以上。这个终于蔓延到整个世界的慢性折磨过程,实际上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满洲的战争行为,而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才达到顶点;因为,这场战争截至这一天止,当时的七大强国虽已有六个成为交战国,但在美利坚合众国也被卷入之前,还没有成为一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大战。

本卷拟论述1939年3月的世界概况,将分为篇幅不等的如下三编。首先按政治角度而后按经济角度所考察的当时的国际局势,构成了本卷的第一编和第二编的内容。第三编是简短的结论,总结了当时不稳固的和已在动摇中的均势以及作为这种形势的表征的意识形态论战。

政治概览(第一编)又按侵略国立场所划分的地理路线再分成几章。首先论述一些世界大国,它们的利益和领地分布得那么广泛,以至落进德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