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须把德国进攻波兰看成是迫在眉睫的事,并询问英国政府打算采取什么行动。

与大约十天前对于罗马尼亚局势的惊慌形成对照,导致提出这个问题和张伯伦对它的回答的消息并非出自任何波兰官方来源。3月26和27日,波兰驻柏林大使会见了里宾特洛甫,3月28日,贝克也会见了德国驻华沙大使毛奇;在这些谈话中,波兰人断然拒绝了德国关于但泽和走廊的要求,而且双方都宣称对但泽的侵略将构成一项宣战的理由。贝克竟一点也不想利用德国的要求来从西方获得援助的许诺,以致他和他的下属于3月的最后一周同西方外交代表们会见时仍旧尽可能地少谈德波谈判的事,并一贯地认为没有特殊理由要感到惊慌。3月29日,肯纳德明白地询问阿尔齐泽斯基,德国是否真的已要求改变但泽的地位、要求一条穿过走廊的公路,和要求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公约。甚至到了这时,这位副外长还是回答说,这并不是最近的要求,只是“在过去两周内”向利普斯基表示过想要得到的东西,并宣称没有“德国采取威胁态度”的迹象。3月30日,贝克和毛奇都向肯纳德保证,并没有德国的最后通牒,也没有即将发生威胁的迹象。当英国的大臣们决定3月31日在下院如何回答问题时,这些官方的保证并没有受到重视,比起他们通过自己的外交渠道和非官方渠道而获得的关于德国和波兰军事准备的消息来,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这些军事准备的消息这时也已在英国报纸上发表。这就成了贝克在巴黎和伦敦得不到信任的征兆。

到3月27日,报纸上出现了德国军队调动的耸人听闻的报道。3月28日,美国大使告诉外交部说,他在华沙的同事得到消息:由于美美尔事变为希特勒立了功的里宾特洛甫正在加紧要求对波兰立即采取行动。同一天,德国的报纸以虐待德意志少数民族为借口发动了一次对波兰突然而激烈的攻击;鉴于这种报纸宣传运动在过去十个月不断发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中所起的作用,这个行动自然被看成是不祥的预兆了。但是说服英国政府必须立即作出一种援助波兰的姿态的最有效的证据,似乎是《新闻纪事报》驻柏林记者提供的,他被德国驱逐出境,在3月的最后一周来到伦敦专门向当局报告了局势。这位记者从很多来源获悉,波兰将是德国的下一个牺牲品,他提供的很多详细的情报都说明一次事变即将发生,其中包括本地的一个工业家的陈述,说他接到命令限3月28日以前在布罗贝格对面积聚军粮。哈利法克斯3月30日向内阁报告说,他从《新闻纪事报》记者那里得到了这个消息,内阁讨论的结果是当天下午向巴黎和华沙发出急电,要求法国和波兰政府立即对张伯伦拟议的回答表示意见,在征得这两国政府的同意后将于次日用这个回答对下院提出的一个问题作出答复。

菲普斯奉命告诉法国政府,英国政府有“理由担心对波兰进行一次突发事变的准备已经很久,行动可能就在目前”;这样的一次事变的结果也许“显然非常严重,除非(英国和法国政府)一致决定对这样的事变将要采取行动”。由于也许“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完成那时正在考虑中的保卫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安排,英国政府觉得“用尽量少的挑衅性的措词来及时地警告德国政府不要对波兰有任何侵略的行动,是极为可取的”。张伯伦因此建议第二天在下院这样说:已经向波兰政府保证,“在与其他政府磋商结束之前,如果发生显然威胁它的独立的任何行动,而波兰政府也因此觉得有义务以其全国武装部队进行抵抗,陛下政府和法国政府将立即以所有一切力量来支持它”。那天晚上九点钟前从巴黎传来了张伯伦所建议的声明已被通过的消息,虽然,菲普斯被告知说,法国政府自己并不认为即将发生一次不利于波兰的事变。在那天晚上稍早的时候,贝克已经“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由肯纳德转达给他的那个建议的声明,虽然随后立即也见到贝克的诺埃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对于这种意外的形势转变,贝克的个人感受决不是什么纯粹的满意。

在这样获得了法国和波兰政府的同意后,张伯伦于3月31日下午在下院发表了如下声明:

……陛下政府不能正式证实关于任何想象出来的对波兰进攻的谣言,他们因此决不能被认为已把它们当作事实来接受。

我很高兴能借此机会再一次重申陛下政府的总的政策。它一贯主张,通过有关各方的自由协商来调整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任何分岐。它认为这是解决存在分岐的自然的和适当的途径。它的意见是,不应该有不能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的问题,它看不出有任何理由要去使用暴力或暴力的威胁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