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 (第1/4页)

大规模地开展训练。同时军需供应仍然十分短少,以致根据军事顾问们于1940年9月23日向罗斯福提出的一份可信的报告(斯特朗备忘录),当时陆军部要在战场上维持一支即使只有五万五千人的各个兵种均衡的部队,也会感到困难。尽管有这些困难和迟误,马歇尔将军还是报告说,到1941年7月,陆军已经增加八倍,拥有的兵力大约为一百四十万人。

直到1940年6月为止,美国政府批准的防务政策以及根据这些政策而制定的战略计划(例如,陆海军作战计划虹1…5号),除了维护门罗主义和美洲半球的防务以外,只是一般地为可能在远离本国的地区实际作战做准备,战场一面是西太平洋,另一面是欧洲和非洲。法国的沦陷以及美国担心英国可能战败或者向希特勒妥协求和,使得美国必须澄清自己的政策和战略。例如,1940年6月制定的“作战计划虹4号”,要求于必要时派遣美国陆、空、海军部队到南美洲的任何地方,如果那里可能受到轴心国的袭击,或者发生由轴心国支持的当地运动的颠覆行为。美国武装部队的负责领导人这时必须十分周密的考虑,如果他们不得不于最近的将来采取行动,他们采取行动的能力有多大。巴西提出希望美国于必要时给予援助的迫切要求后,在华盛顿促使参谋部于1940年6月12日提出一项备忘录,该备忘录于8月1日经总统批准。作为一种临时需要,拉丁美洲国家这时被分为紧急情况不同的四类,墨西哥和巴西最优先。陆军部参谋部面对着这一事实,即它暂时不能在巴西南部“突出”部分以南采取有效行动。经国会投票决定增加陆军和空军的实力,以及计划中的从太平洋抽调海军舰只,是为了尽可能快地(并不是希望多快就能多快)提供可能需要的额外部队,使美国当时的计划在海军和其他军种方面可以全部实现。这个计划假定轴心国针对南美的行动也许会在英国战败六个月后开始,或者在英德妥协媾和使轴心国家可以在大西洋放手行动以后。1940年5月,关于德国将攫取乌拉圭的传说引起了恐慌,结果美国于6月间派遣两艘驱逐舰到蒙得维的亚。

罗斯福在1940年5月16日第一次向国会提交的紧急防务咨文中,号召要保护整个美洲半球,使其不受非美洲国家的侵略、控制或者统治。一年多以前,他在1939年4月14日对泛美联盟的一次演说中宣告:“美洲的和平中……没有虚弱的性质。我们准备维持和平,竭尽全力保卫和平,以暴力对付暴力,如果有人企图颠覆我们的制度或者侵害我们集团中任何一个成员的独立。”在这两次讲话中,他都重申门罗主义的原则适用于整个西半球的防务,可是在1939年4月至1940年5月之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40年4月19日,阿根廷政府在德国入侵丹麦和挪威的刺激下,提议美洲各共和国应该从保持中立改变为处于非交战状态,以便它们自己可以比较放手地行动。这一提议在华盛顿不受欢迎;虽然美洲各共和国,由于乌拉圭建议它们应该对于德国侵入低地国家提出集体抗议,曾于5月19日有所行动,但这只是一种无用的姿态。到1940年5月的时候,看来美国大概确实不得不“以暴力对付暴力”了,如果它要维护门罗主义原则的话。

原先在1823年宣布门罗主义时,不过是陈述美国的希望罢了。门罗总统说得很清楚,外界如对美洲大陆进行干涉,将被认为是不友好的行为,可是他没有作出实际的保证来保护美洲各共和国的独立。而且美国当时所处的地位也无法给予这样的保证。门罗主义的各项要求之所以能得到一般的遵守,主要是由于欧洲国家首先要关心欧洲本身的均势,以及由于英国海军的力量和情谊。1940年夏初,似乎这两项条件可能不久都不再适用了。欧洲也许不久就在德国的霸权之下统一起来,英国的舰队也许会投降或被击沉。在那种情况下,西半球的防务势必要靠美洲各共和国本身的力量,而且主要地要靠美国;美国潜力虽大,可是还处于重整军备的初期阶段。在拉丁美洲各共和国中,拥有陆军和海军,能够对本半球的防务贡献一点力量的国家,唯有ABC国家(阿根廷、巴西和智利),而它们是否赞成泛美集体安全政策,却完全不能肯定。虽然巴西的东北部突出地带显然是德国方面企图在美洲取得军事据点的第一目标,但是巴西对这方面处境的危险,意识也不强烈,甚至不足以消除它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提防美国可能侵略的戒心。智利和阿根廷戒心更强,因为这两个共和国距离危险地点都比巴西更远,同时阿根廷还怀有野心想谋取本地区的霸权,同美国的泛美政策竞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