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1/4页)

矶还向对方详细论述了缔结俄日互不侵犯协定的可能性。他们的想法显然是,日本若同苏联达成协议,同时又占领了印度支那,那么蒋介石在发现自己陷于孤立之后,可能会同意缔结日本所希望的那种和约,特别是如果让他在印度支那分得一杯羹以进行收买的话。但是,柏林对日本的这些建议很冷淡。奥特在6月19日的电报中,表示对米内和有田不信任。他认为这两个人想同英美搞妥协。他建议德国不要立刻发表声明把印度支那交给日本,这样也许能导致米内内阁垮台,而由一个“亲我们”的内阁取而代之。6月24日,奥特答复小矶说,德国大概不会反对日本在印度支那采取行动,只要日本保证在太平洋牵制美国,也许还应当允诺,万一美国干涉欧洲战事,日本就向菲律宾和夏威夷进攻。

德国外交部对于奥特的建议很容易地就接受了,特别是因为它对日本默许英法封锁德国的做法怀恨在心。经济司司长维尔说,日本直到不久以前才让少量的原料如锡和钨经过其领土运至德国。他还说,日本在1940年1月不通知德国就同满洲国缔结了一项独家经售满洲大豆的协定;而且,它不顾德国的抗议,迄今只向德国输送了七万吨大豆。他认为,德国为了停止供应中国战争物资而得不到宝贵的中国原料,日本却恩将仇报。德国外交部的另一个官员克诺尔在6月20日的备忘录中说,最好告诉佐藤,在从东亚获得原料供应方面,德国希望日本有比较恳切的态度。

7月8日,佐藤同里宾特洛甫会晤(在座的还有来栖和里宾特洛甫的私人代理施塔默尔)。佐藤声称,由于日本在远东的行动转移了英、法、美三国政府的注意力,使德国的任务执行得更加顺利。他说,日本正努力在亚洲建立新秩序,象德国在欧洲所做的那样,他说,今后两国应密切合作,尤其是在美国干涉欧洲或远东事务的时候。日本正在设法结束中国战事,以腾出手来为上述目标奋斗。然后佐藤提到,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的前途使日本忧虑不安。里宾特洛甫在答话中没有许诺什么。他提到1939年三国公约谈判的失败。他说,谈判之所以失败,“正如日本一些政治家最近在讲话中再次表明的那样”,是由于日本对欧洲事务不感兴趣,因此这时根本不明白,日本说要加强德日合作是什么意思。

有田急切地向佐藤了解,德国究竟是对法国和荷兰在远东的殖民地有野心呢,还是要利用这些地方作为诱饵使日本参战?佐藤回答说,他猜想这两种念头德国都没有;德国这时似乎并不怎么在乎日本参战。但是里宾特洛甫却告诉来栖,传说德国对日本态度冷淡,纯是无稽之谈,他对日本所提的两国之间应就合作问题更明确地交换意见的建议,反应也很良好。

佐藤未能使德国在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问题上作出更明确的保证,里宾特洛甫暗示,希望日本提出更具体的办法,结果日本外务省草拟了一份德日协定的大纲,并同陆海军的代表进行了讨论。草案提出德国应承认南洋地区,包括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在内,是日本势力范围的一部分,并应支持日本在这一地区的霸权。德国还应帮助日本处理中国事件,给予日本与欧非集团通商的优惠待遇。作为报答,日本应承认德国在欧洲和非洲的霸权,日本虽不参战,但应采用各种手段协助德国迫使英国投降,并给予德国与大东亚通商的优惠待遇。两国应共同合作维护同苏联的和平,但如其中一国受到苏联的威胁,两国应共同协商采取措施;如果其中一国同苏联开战,另一国不得给予苏联援助。德国和日本还应共同合作来防止美国干涉它们各自在欧洲和亚洲推行的政策。同意大利也要商谈一个大致相同的协定。

7月12日和16日在东京讨论这些建议时,参加会议的外务省和军方的人员都对德国未来的政策表现出优虑不安。他们怀疑德国谋划使东印度纳粹化,或在和平解决时并吞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对德苏关系的前景也有疑问,并表示出有些担心,日本若不经过德国的同意就向南进军,可能会遭到俄国的敌对行动,这种行动或许还是德国怂恿的。因此,大家一致同意按照所建议的方针同德国和意大利接触。但是,米内内阁的倒台,使这些计划未能立刻开展。

1939年下半年,诺门坎停战以后,日苏关系稍有改善。10月27日,两国达成协议,互相释放因偷捕鱼罪而被扣押的渔船。11月6日,斯麦塔宁以苏联驻日大使的身分赴任,标志着两国紧张关系的进一步缓和。在莫斯科,日本大使东乡同苏联副外长洛佐夫斯基会谈的结果,达成一项协议,组织一个俄日联合委员会,来解决外蒙古与满洲国之间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