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 (第1/4页)

穆鄣憔陀斜匾�梦⒚疃�酥频氖址�右源�恚�墒撬樟�獬ぴ谡夥矫娴男扪�春懿还弧D�逋蟹蚣岢忠�烟致垡�虬投�珊筒�薜暮N侍猓�⑶以�11月12日又提出了芬兰问题。希特勒在下一天的讨论中向他保证说,就德国而言,芬兰在政治上仍然属于苏联势力范围。为了加强这项保证,他表示愿意终止根据过境协定正在通过芬兰领土的德国军队和装备的运送。但是作为这项保证的代价,希特勒强调德国在战争期间对芬兰的镍和木材所存在的利害关系。而且,他说,在波罗的海地区发生另一场战争可能会有“预见不到的后果”。然而,莫洛托夫决心要确切地试探一下希特勒对苏联在芬兰的计划究竟打算采取什么立场。他的持续不断的询问使希特勒作了一个明确的声明,大意是说德…俄关系将经受不起在波罗的海地区发生另一场战争的严峻考验。莫洛托夫在这个问题上最后感到满意了,虽然他执意要澄清一下德…苏在芬兰和东南欧的争论要点,一定使希特勒很恼火,并使他不大想再设法缓和对苏的紧张关系,或把苏俄作为一个参加者算入轴心国划分世界为几个势力范围的计划。莫洛托夫对于希特勒所暗示的他们应该“背对背”地斗争这一点没有作出反应,相反地却坚持要“面对面”地对付德国。

不管希特勒凭什么理由决定要进攻苏俄,“巴巴罗萨行动”的明确命令反正是在1940年12月18日发布的,其中芬兰和罗马尼亚全被算作这场战争的积极参加国。保卢斯元帅和布申哈根将军在纽伦堡审讯中的证词,描述了从巴巴罗萨命令发布之日起芬兰和德国军事当局之间在对俄作战计划方面所进行的密切和真诚的合作。实际上,德国陆军参谋总长1941年2月3日同希特勒开会时所作的一项声明暗示出,德国军事领导人那时已同芬兰人进行过广泛的军事讨论,虽然希特勒在这次会议上表明,“直到不再需要隐瞒以前”,将不缔结任何协定。布申哈根叙述了德国和随后芬…德在芬兰北部进行联合军事行动的计划的发展,这是在一系列会议中和2月份下半月的一次联合侦察中所进行的。他说,最终的计划由最高统帅部批准作为“蓝狐狸行动”。然而,如果说德国人在北部的计划中完成了同芬兰人的合作,他们在南部想使芬兰主力部队卷入的尝试,看来却不十分成功。据后来担承同芬兰人联系的联络官德将瓦尔德马尔·埃尔富特说,1941年上半年的合作完全是德国人主动提出的。他描述了5月25日和26日在萨尔斯堡和柏林举行的会议,德军司令官约德尔和哈尔德在会上所作的试探并没有得到芬兰参谋长的反应。芬兰人讨论了假如他们受到俄国攻击时他们所要参加的那些行动,但是他们继续回避同德国直接结成联盟。

与此同时,假如总的说来11月在柏林举行的会谈已经挫败了俄国人的芬兰计划,它们却并未使苏联领导人对于他们在佩特萨莫的谋略感到泄气。1月和2月间,莫洛托大和维辛斯基利用各种各样的外交手腕打算在该地区获得一个立足点。可是,芬兰人设法不让他们提起镍矿的管理问题,到5月初以后,在德国人给予的道义支持下,芬兰人的态度逐渐强硬起来。

芬兰卷入这次战争以前那一时期的真相,到本书写作时(1953年)还没有完全澄清。芬兰同德国的军事合作,特别是在北部,以及某些芬兰领导人的活动和同情,暗示出他们同德国的关系比事后所声称的还要密切。不论实际情况如何,芬兰无疑是被卷入了一连串的事件之中,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芬兰存在着德国军队。

当德国和俄国军队在德方发动进攻以前彼此严阵以待时,芬兰人于6月初开始分阶段进行动员,芬兰部队也逐步集结到了各防御阵地。德军在芬兰已驻了两个师,6月17日德国海军舰艇便着手保卫芬兰海域以防停泊在喀琅施塔得港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埃尔富特将军几天以前以德军联络官的身分到了芬军司令部。芬兰政策的主要目的显然是防御。然而德军司令官们已作了充分的准备,使德军北翼得到掩护,而人数极少的芬军如果需要支援时,也不应没有支援。

在6月22日德军发动进攻以后出现的那片混乱中,以及在希特勒把芬兰人牵连进去的那篇讲话所造成的气氛中,芬兰人想保持中立的企图,特别是在他们国土上驻有德军的情况下,真是枉费心机的。法尔肯霍斯特的山地军从基尔克内斯开进了佩特萨莫地区,来自挪威的另一个师正在穿过瑞典。芬兰和德国的海军舰艇开始一起用水雷去封锁芬兰湾外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航线。在这种情况下,要俄国人不相信希特勒向全世界发表的声明,必然是很困难的。既然德军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