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部分 (第1/4页)

1943年2月初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对东欧地区来说,无论如何标志着战争的转折点。早在1942年11月,已有大约七万名捷克青年被动员去德国劳动,接着在1943年2月2日,十六岁到六十五岁的所有男子和十七岁到四十五岁的所有妇女,以及十六岁以下的某几类学龄儿童都被征召到德国去从事战时工作。在轴心国统治下的欧洲各地,甚至总动员的叫喊似乎也并未严重地影响到保护国的日耳曼人,而捷克人却又记起他们过去所担心的从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完全被赶走的那种情况。随着粮食供应的减少(无论如何,对捷克人来说是减少了),布拉格和捷克其他城市的生活变得空前未有地凄凉。1942年2月16日,在实行了德国通行的那些反对犹太人的措施以后,海德里希宣布把保护国的全体犹太人关进了犹太人区。特雷津(特雷津市)那个古堡市镇变成了一个犹太营,捷克犹太人全被送往那里去,让他们在痛苦的但还不是使人毛骨惊然的环境中等待进一步送往奥斯威辛的那些毒气室去。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有捷克人也有犹太人,为了逃避放逐和死亡,过着非法的、没有配给证的隐匿生活。

1943年8月,据宣布弗里克将接替牛赖特出任德国保护长官,他原来担任的德国内政部长职位已经由希姆莱免去了。弗里克于10月14日开始视事。当时这个官职已被公认只不过是一个挂名差使,卡尔·赫尔曼·弗朗克的权力终于得到了正式承认。8月20日,他被任命为一个德国部长,并兼任主管那个取代前德国保护长官公署的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事务部的国务部长。

1943年间,贝奈斯在他从伦敦广播的讲话中采取了攻势。每一次他宣称(稍微早了一些)布拉格当局即将垮台以后,布拉格当局总作出强烈的反应。就可能作出的判断来说,贝奈斯在国内的名望这时候不但已经恢复,而且他已成为全国杰出的象征性首脑了。(扬·马萨里克在战前始终不大出名,这时多亏了他的才气焕发的广播讲话,开始占有第二位,而莫斯科的捷克共产党人则无足轻重——只有南斯拉夫的铁托在年轻的捷克人中是备受爱戴的英雄。)另一方面,贝奈斯的重要性在这一年中也有所增长。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果意味着德国将被打垮,还意味着英语国家的利益和俄国人的利益已不再一致了,同时俄国人和波兰流亡政府之间的短暂的休战也告结束了。贝奈斯的政府是最可能有办法使苏联和西方世界之间避免或推迟一场破裂的政府——多亏捷克人保有他们同西方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亲俄传统。贝奈斯早期同波兰人为战后更紧密的合作所进行的磋商一直是困难的;随着西科尔斯基于1943年7月4日逝世,磋商成为不可能的了。有一时期,捷波和解的设想因为热中于更大的目标而受到了忽视。事实上,这一年中,贝奈斯一直为自己对莫斯科的一次访问进行准备。英国人在10月份举行三国莫斯科会议之前一直反对这次访问。最后,贝奈斯于12月11日抵达了俄国首都。那里的捷克共产党领导人如哥特瓦尔德等,并不十分友好。他们指责这位总统,因为他在1938年不曾公然反抗西方世界,也不依靠苏联的支持,反而被诱骗而落入了慕尼黑的投降圈套。

可是,对于将来,似乎可以设想出一种既是国内的又是国际的权宜之计,尤其是因为贝奈斯认识到,在解放了的捷克斯洛伐克,对国家经济生活的一大部分实行国有化将是值得想望的。12月12日,一项为期二十年的捷苏同盟条约签订了。该条约规定,在日前的对德战争中以及在将来对同一敌人的任何一次战争中,都要相互援助。签字国双方都保证扩大它们的经济关系,并且不干涉彼此的内政。

1944年的头几个月里,苏军缓慢地向着喀尔巴阡山推进。因此3月13日,伦敦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号召其人民——特别是斯洛伐克和卢西尼亚的人民,因为那里的条件较为有利——“从个人的英勇行为过渡到有组织的群众行动。成立战斗队。建立民族委员会。组织武装团体和游击队。……政府将竭尽全力使你们可以有足够的武器进行防御和进攻。”3月17日,贝奈斯宣布这个新共和国将是一个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并不享有特权)。4月8日,俄军会同斯沃博达将军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到达卢西尼亚的边境,即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边境。一个月后,在5月8日,签订了一项关于解放区的捷…俄协定:作战区的最高权力应归苏军总司令执掌,由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一名代表予以协助,他将在肃清敌军的领土上建立并指导行政工作;当任何地区一旦不成为直接的作战区时,捷克斯洛伐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