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部分 (第1/4页)

斯�砸獾墓苤频男乱�蟆�1944年1月,英美作了一个很小的让步。给予一个俄国人和一个法国将军以“观察员”的权利参加管制委员会,这样至少可以保证他们各自的国内当局得以了解在意大利所做的事情。但是行政权仍然牢牢掌握在英国人和美国人手中。

这样最终搞出来的盟国管制意大利的型式一直延续到战争结束。它的重要性不仅在意大利本身,而且在于它成了东欧其他前敌对国停战政权的榜样。西方盟国在意大利事务中只让俄国名义上参加,其他都排除在外,这样他们便是作茧自缚,今后在东欧事务中除了沾一点边以外,什么都管不着了。当然,也找不到别的安排更能符合军事力量和军事责任的实际分配,或者更能适合英俄之间接近表面化以及俄美之间隐蔽而不明显的那种互相不信任的关系了。

丘吉尔对巴多里奥和国王的政策中的一个基本因素是,他想在意大利建立起他们的权势和威信。一当意大利政府投降,盟国,特别是丘吉尔,便急于说服意大利政府对德宣战。原因是丘吉尔相信以国王的名义宣战可以把意大利军官重新纠集起来,站在盟国一边对德作战。由于意大利重要的守备部队在象多德卡尼斯群岛、撒丁、科西嘉和爱奥尼亚群岛等这些地方仍继续存在,如果当地意大利指挥官能被说服全心全意加入对德作战,将会得到很多好处。

因此,1943年9月23日,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指示艾森豪威尔,如果国王对德宣战,允许意大利“协同作战”。但是国王和巴多里奥却畏缩不前。他们希望索取对方各种各样的让步(比如撤销还没有签署的“长期”停战协定)作为对德宣战的交换条件。不过意大利政府终究被说服了,只有宣战以后才谈得上将来的让步。因此,1943年10月13日,国王和他的政府对德宣战。巴多里奥向意大利人发表文告,命令所有意大利部队同德国人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这是一个意大利部队显然未曾服从的命令——文告继续说:“由我领导的政府不久即将组成。为了在意大利能够组成真正表现民主的政府,将邀请每个政党的代表参加。当前的安排决不损害意大利人民在和平恢复时选择他们自己的民主政府形式的不受限制的权利。”由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签署的联合声明同时发表,这份声明给予意大利人相当模糊的协同作战的地位,又警告他们,“协同作战关系……其本身不能影响最近签订的条款,这些条款仍然全部有效,仅在盟国政府间根据意大利政府可能对联合国家的事业提供帮助的程度而一致同意时方能调整。”

当巴多里奥企图把意大利自由派和左派政治集团的代表吸收进他的内阁以符合他10月13日的文告的时候,他碰上了困难。共和主义情绪在这些集团中十分强烈,他们要求废黜国王。但是国王不愿意让位,同样,英国政府也不希望取消君主制,虽然至少有几个英国官员认为,乌姆贝托王储是一位比他的父亲维克多·艾曼努尔国王更有前途的能承担起王室责任的人物。出于君主制问题上的僵局,预备性谈判毫无结果,并于10月31日破裂。巴多里奥退而组织了一个专家内阁,作为权宜之计,一旦攻克罗马即行改组;而罗马还没有攻下来,意大利政治家中在以国王将来地位为中心的问题上的日益增长的不安却无法平息。结果是意大利内部的政治问题,正象法国在北非的政治纠纷曾一度在1943年给英美合作形来困难一样,成了1944年引起盟国关系中发生摩擦的因素。

仅就盟国在意大利采取的军事行动和进行的谈判所获得的结果而言,可说相当符合丘吉尔本来的愿望。他想把战线远远推到罗马以北的最大希望落了空;另一方面,英美军队被坚决地指派在意大利打一场可望削弱德国在西北欧的力量的大仗。但是他在意大利的计划虽然取得部分成功,而再向东,情况却大不相同,他对东地中海和巴尔干各国所抱的希望都遭到伤心的挫折。

一经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批准对多德卡尼斯群岛发动进攻(9月9日),中东地区总司令威尔逊将军便受命自行拼凑兵力向该群岛勇猛进攻。罗得岛似乎过于强大,仅凭威尔逊所能拿出的力量而没有更大来源是难以攻占的,然而英国的一些小股部队于1943年9月18日在爱琴海的科斯岛、勒罗斯岛和附近的其他岛屿上登陆。这些部队的地位是很不稳固的。皇家空军如不使用土耳其大陆上的机场便不可能提供良好的空中掩护,而德国人却极容易从希腊和克里特岛的基地出发掌握制空权。因此英国人发现他们又重新在1940年时的那种条件下作战,而且要落得个同样下场。10月3日,德国发起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